台北康橋國際學校10年級學生近日騎自行車環島,行經彰化埤頭鄉彰水路時遭遇轎車逆向衝撞,導致多名學生受傷。然而,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未譴責肇事者,反而質疑學校辦活動的合理性,引發網路熱議。對此,臉書粉專「通勤者之歌」發文痛批台灣交通制度與輿論風氣,直指「若不正視根本問題,類似悲劇只會一再重演。」
這起事故發生於本月22日,一輛由蕭姓男子駕駛的轎車逆向行駛撞上多名騎自行車的學生,造成7人輕重傷。該校學生正進行環島教育活動,事發當時正途經彰化埤頭鄉。然而事故引發討論後,部分網友卻將矛頭指向受害學生與學校本身,留言質疑:「學校辦這活動是嫌交通不夠亂嗎?」、「自行車常常也是路霸」。
「通勤者之歌」發文批:台灣輿論習慣先怪受害者
對於網路輿論的反應,粉專「通勤者之歌」表達強烈不滿,指出:「在台灣,只要是交通事故,總有人會先檢討受害者,而不是肇事者。」該粉專批評,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駕駛人肇事後彷彿享有「社會保護」,而真正受傷害的卻常被污名化與忽視。
「在台灣開車肇事,就是有層層的保護。」,「通勤者之歌」指出,當駕駛發生交通事故時,會有部分輿論會先幫肇事者檢討受害者,再來是不專業的初判表、車鑑報告再搞一次被害者。而到了法院,永遠都是過失傷害,不和解也不痛不癢;民事賠償也沒有懲罰性賠償。
駕駛制度失靈 違規記點早已形同虛設
針對「違規記點制度」,粉專也直言:「大家還記得有一個制度叫做『違規記點』,這個在任何國家都是基本配備,可以有效防治違規行為的累犯。台灣也曾經有這樣的制度,不過上路不到一年目前已經名存實亡了。」
此外,「通勤者之歌」痛批交通相關部門:「交通官員不會設計道路,監理系統不把關駕駛資格,以績效為導向,選擇性執法,最後加上對行人、自行車、摩托車的弱勢用路人污名化。」
最後「通勤者之歌」無奈表示:「發生這樣的事情很遺憾,逆向違規肇事駕駛很可惡。然後呢?不從根本解決問題,悲劇只會一再發生。」 (相關報導: 又有毒蔬菜被驗出!政府抽驗傳統市場、農會「中南部超多中鏢」,71間農藥超標店家曝光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