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國人記者中心(FPCJ)今(21)日舉辦對外媒的記者簡報會,主題為「日本的經濟安全保障政策(Japan’s Economic Security Policy)」。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城内實在會中發表演說並接受外媒提問,說明日本政府在供應鏈重組、技術保護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衛上的最新政策方向。
記者會中,外媒詢問,「日本是否在經濟安全保障政策上意識到來自中國的挑戰?是否正針對中國強化供應鏈管理、技術出口管制等相關措施?」對此,城内回應表示:「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他進一步強調,日本的政策立場是「確保經濟自主性與韌性,強化與盟友的合作,避免對任何單一國家產生過度依賴」。
城内實在隨後的政策說明時提到:「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國家,出於政治目的,利用經濟手段對他國施壓,甚至限制重要物資的出口。」這類「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對各國構成實質威脅,日本必須建立多元、分散的供應體系因應。「這不只是貿易問題,而是與國民生活、生產安全、甚至醫療救命資源息息相關的國家風險。」
面對國際局勢不斷變化 城内實:政策持續滾動修正
城内實進一步以新冠疫情期間日本口罩短缺與抗生素供應不穩為例指出,日本社會已逐漸理解到,過度依賴外部供應的風險。「例如β內醯胺抗生素,是特定重要物資之一,若中斷供應,將直接影響手術與患者生命安全。」他強調,日本將推動備援體系與國內生產,確保關鍵物資穩定取得。
針對具體制度面,城内實說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自2022年施行以來,已建立四大核心制度,涵蓋重要物資、基礎設施、技術研發與專利非公開等領域。2024年5月起,《重要經濟安保情報保護活用法》也將正式施行,建立資訊共享與保密機制,以利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2023年7月與歐盟啟動的「供應鏈韌性協調平台」已正式上路,日本將透過與盟友共享風險評估、投資資訊與技術標準,共同強化經濟安全網絡。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將衝擊台灣1.3兆產值、20萬名勞工?專家點名2產業:首波犧牲品 | 更多文章 )
城内實強調,經濟安全保障不是一時應對手段,而是面對國際局勢變化下的國家長期戰略。未來將持續依據施行成果與風險動態滾動修正,包括考慮將醫療領域正式納入關鍵基礎設施名單內。他總結表示:「維護經濟基盤與國民生活安全,同時保障技術優勢與不可替代性,將是日本經濟安保政策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