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颱風季節逐漸逼近,中央氣象署加強防災應變資訊服務,自民國114年起,氣象署於颱風警報期間新增「沿海地區風力預報」功能,將整合進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會議中,提供地方政府參考,以協助評估是否達停班停課「放颱風假」標準。
氣象署推1服務助縣市判斷颱風假
氣象署自今年3月起已試辦「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制度,提供更細緻的風力警示資訊。
這項措施將風力警報細化至鄉鎮市區等級,使各地能更精準掌握風勢強度與時間變化,預作防範。氣象署預計年底前將該制度正式上線。
地震預警系統升級 高雄地區通報縮短至7秒
在地震預警方面,氣象署亦持續強化系統效能。113年已完成高雄都會區的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將原本10秒的通報時效縮短至7秒,並將預警盲區半徑從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
未來將持續強化偏遠地區地震監測能力,尋找可覆蓋4G基地臺訊號的山區地點設立觀測站。藉由增加測站密度,可進一步縮短系統反應時間,提升強震預警的精準性與即時性。 (相關報導: 大學念什麼科系最不後悔?「不是醫學、電機」月薪將近7萬,過來人都很滿意 | 更多文章 )
AI輔助地震通報 識別準確性仍待提升
此外,氣象署亦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協助地震初期P波識別與震度預估。儘管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若未來AI準確性提升,有望進一步壓縮地震通報時程,讓民眾與單位可在震動來襲前爭取更多反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