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或機遇?川普關稅大棒一揮,重擊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連結

2025年4月10日,越南河內的Nike商店。(美聯社)

當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他的第一任期內對中國實施關稅時,越南企業家黎浩(Hao Le,音譯)看到了商機。

他的公司是數百家新興企業之一,這些企業與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後者面臨越來越多來自西方的限制。

黎浩的SHDC電子公司位於越南海陽新興工業中心,每月向美國銷售價值200萬美元(150萬英鎊)的手機和電腦配件。

但如果川普對越南商品徵收46%的關稅(計劃目前暫緩至7月初),那麼這些收入可能會消失。黎浩說,這將對其業務造成「災難性影響」。

他補充說,將產品轉售給越南本地消費者並不是可行的選項。「我們無法與中國產品競爭。這不只是我們的困境,許多越南公司在本地巿場也苦苦掙扎。」

2016年的川普關稅政策導致大量原本要出口至美國的廉價中國商品湧入東南亞,對許多當地製造商造成衝擊。但這同時也為其他企業打開了新機會之門,特別是那些希望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全球供應鏈。

然而,「川普2.0」政策有可能關上這些大門,因為這些被視為不可接受的漏洞。對於如越南和印尼這類快速發展、努力嘗試在晶片及電動車等產業中擔任關鍵角色的經濟體而言,這無疑是一記重擊。

他們也發現自己夾在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中國是強大的鄰國,也是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則是關鍵的出口市場,可能正試圖以犧牲北京為代價達成交易。

因此,習近平本週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趟早已規劃的訪問也顯得格外迫切。

這三個國家都為他鋪上了紅地毯,但川普認為這是他們密謀「坑害」美國的更多證據。

根據報導,白宮將在即將與小國展開的談判中,施壓要求它們限制與北京的來往。

但鑑於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資金流動龐大,這可能是一個幻想的目標。

2024年,中國出口創下3.5兆美元的紀錄——其中16%出口至東南亞,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作為回報,北京透過其「一帶一路」基建計劃,在越南興建鐵路、在柬埔寨建設水壩、在馬來西亞修建港口,以加強對外關係。

「我們無法選擇,也永遠不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作出選擇,」馬來西亞貿易部長東姑・賽夫魯・阿齊茲(Tengku Zafrul Aziz)週二在習近平訪問前對BBC表示。

如果某些議題損害我們的利益,我們就會保護自己。」

警鐘敲響了

在川普公布大規模關稅措施後的數日內,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進入密集磋商模式。

川普稱與越南領導人蘇林的通話「非常富有成效」,後者提出完全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

美國市場對越南至關重要。越南是新興的電子製造重鎮,三星、英特爾和蘋果的台灣代工企業鴻海(富士康)等製造巨頭已在當地設廠。

與此同時,泰國官員亦正前往華盛頓,提出一項包括提高美國進口與投資的計劃。美國是泰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泰方希望避免川普可能重新實施的36%關稅。

「我們會向美國政府表明,泰國不僅是出口國,更是美國可以長期信賴的盟友與經濟夥伴,」泰國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表示。 (相關報導: 韋安觀點:帝國‧霸權‧強國的命運─為何注定走向衰弱? 更多文章

東協(ASEAN)已明確表示不會對川普的關稅措施作出報復,反而選擇強調當區在美國經濟與政治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