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戰來襲,朝野立委建議我國透過加碼美債,作為與美國關稅談判的籌碼,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回應「建議很好」。行院院長卓榮泰也認同這是關稅談判選項之一。
在這一問一答中,朝野立委似乎沒有事先做好功課,就胡亂質詢建議加碼美債,作為與美國關稅談判的籌碼。識者一看就知道朝野立委根本沒有讀過這波關稅戰的理論基礎:海湖莊園(Mar-a-Lago)協議的內容。因為台灣的外匯存底購買美債比率,在中央銀行正副總裁口中有8成以上和92%兩種說法,台灣增持再多美債,川普會有感覺嗎?海湖莊園協議中的處理美債重點是準備將短期國債轉換為超長期或100年期永久債券,並鼓勵外國持有者接受此轉換,以減輕美國的償債壓力,換取軍事保護承諾。所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後才會又指出,如果真的這樣轉換,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正副總統都在指責澤連斯基不懂感恩了,台灣朝野立委竟然還想要美國向台灣表達感恩讓步,真的是夜郎自大。先發五國關稅談判正在進行中,台灣不在先發五國中,但先期的磋商應該會先進行。但令人擔心的是:台灣會不會為了討好美國,希望美國「感恩」與「保護」,接受美國100年期非流通國債的轉換呢?該百年債券等於是無法在市場交易,也無償還利息,類似的是債務減免。更重要的是百年美債會與美國對台的安全保障承諾捆綁嗎?台灣持有的美債2,900億美元會不會打水飄呢?這樣魯莽的增持美債建議,在金融史與國際政治上,不能不讓人聯想到1936年西班牙共和政府將國家自大航海時代開始,幾百年積存的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共600噸)運往蘇聯以換取軍事援助的歷史事件,史稱「莫斯科黃金(Moscow Gold(Spain))」。另外三分之一據傳是運往法國巴黎。這兩者雖分處不同時空,但本質上都反映了中小國家在地緣政治壓力下,以主權資產為代價換取安全承諾的極限博弈。我們應該藉此反思:台灣是否已步入另一場信任賭局?我們有多少籌碼,又設下了多少保險?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面對軸心勢力支持的佛朗哥政權,共和派政府為獲得蘇聯軍援,將600噸黃金運往莫斯科,卻在戰後政權敗滅、蘇聯拒絕返還後,永遠失去了那筆資產。此舉被後世批評為「將國家靈魂託付給不可靠的盟友」。史達林還曾笑著說:「西班牙人再也看不到這批黃金了,就像人看不到自己的耳朵。」這筆黃金確實也支撐了史達林五年計畫,為蘇聯快速工業化提供不小的財力支援。內戰結束後,佛朗哥曾試圖向蘇聯討回這筆黃金,蘇聯雙手一攤軍備支援爛帳,全都買高價武器去了。難怪,1940年希特勒要求佛朗哥回報西班牙內戰的德國恩情時,佛朗哥也是雙手一攤,希望希特勒提供各種天文數字的軍經援助,氣得希特勒直跳腳,直稱沒有必要再談了,認為佛朗哥表達的方式非常欠缺「教養」。佛朗哥真的想參戰拿回直布羅陀等地嗎?應該有想但不敢想,因為失去900噸帝國黃金,佛朗哥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重建西班牙,只能用獅子大開口回報昔日的恩人。對照今日,台灣若真的接受朝野立委建議增持美債,未來若轉換成百年國債無實質利息報酬、無法轉售,幾近資產凍結。且未能與具體、明文化的防衛條約綁定,若美國政治風向變動、對台立場轉向保守孤立,這筆資產極可能成為沉沒成本,無從追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的承諾,不能僅憑信賴當時領導人的善意與話語。西班牙的莫斯科黃金曾寄望於史達林的反法西斯立場,台灣的國債則寄望於美國對印太穩定的戰略認知。然而,美國政治極度分裂,未來仍會履行今日的口頭承諾嗎?若國家的核心資產已提前交付,卻無制度化的保障,就等於將國運押在不穩定的信任之上。當然,更重要的是台灣要先看看先發五國(英國、澳洲、日本、南韓和印度)的日美談判結果,這不僅對東京,對全世界都至關重要。日本就像是關稅煤礦裡的金絲雀,如果擁有10793億美債的日本都無法達成良好協議,其他國家也很難取得進展。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赤澤亮正已於 16 至 18 日赴美進行關稅談判,可望成為與美國最早協商的國家之一。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不會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急於達成協議,《路透社》評論,這是石破茂對美發出的「迄今為止最強烈警告」。美日即將展開談判,市場關注會對其他國家作出什麼樣的「表率」。而在 15 日,日方宣布美國谷歌公司違反日本《反壟斷法》,對美國大型公司發出第一份行政終止令,顯示日本當局正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往日本在日美關係與談判中多處於從屬和弱勢地位,為何日本此次強硬回應呢?可見美國的關稅要求一定非常不合理,讓和平時期非常溫馴的日本也受不了。屆時,台灣敢向美國發出一樣"石破"天驚的聲明嗎?川普眼裡,台灣重要的是半導體,根本不是台灣持有多少億美債。中共持有美債7600億,美國都照打無誤了,台灣的2900億算甚麼呢?台灣朝野是否低估了川普交易藝術的蠻橫與善變呢?台灣會付出哪些高昂代價呢?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認為第一次冷戰的爆發點是“古巴危機”,古巴擁有的只是雪茄和蔗糖,結果在雙方不願意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下,美蘇在互相的核武恐嚇下,彼此都選擇讓步撤退。“第二次冷戰”則是起自 2018年7月6日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實施第一波加徵關稅措施,美中自此開啟互課關稅報復的關稅戰爭,而台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危險的潛在爆發點,這次台灣擁有的是半導體和人工智慧晶片全球生產基地。局勢若演變成:美國要的是晶片,中共要的是土地,美中會不會在臨爆點選擇各取所需呢?台灣會不會在"脫中入北"幻想文中,弄得人財兩失呢?台灣要如何保護好自己呢?尼爾•弗格森說他在川普身上看到尼克森式的一面,川普處理俄烏戰爭真正的靈感來自理查德·尼克森,尼克森在1969 年也感受到了美國的過度擴張:美國進行了越戰,美國已經承受不起這個戰爭承諾。當時中東的以阿衝突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然後就有了尼克森和亨利·基辛格利用了蘇聯和中國之間的分裂。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隔年尼克森也去了北京。這是冷戰的一個決定性時刻,它確實改變了地緣政治。美國在越戰中拋棄了南越,就像在俄烏戰爭中,拋棄烏克蘭一樣。台灣呢?既不是南越,也不是烏克蘭,反倒像是被美國封鎖禁運至今已長達63年的古巴,只不過換成中共採取封鎖隔離台灣的策略。尼爾•弗格森預測這個封鎖有可能在川普任內發生。台灣有辦法像古巴硬撐63年嗎?立法院的報告是「封鎖台灣只要10天就大缺電、40天經濟全垮」 。川普會認真考慮軍事選項嗎?為了保護台灣,值得美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嗎?美國早就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台灣如果重蹈香港的覆轍,那並非不可能發生。但如果是的話,會發生什麼事?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就結束了,日本、韓國,當然還有台灣的所有人都會意識到這一點。這就是風險所在,這是最大的賭注。 這場膽小鬼對抗會在未來三年內發生 ,它將決定特朗普總統任期是否會被人們銘記為美國偉大的時期(正如川普總統所希望的那樣),還是被人們銘記為美國綏靖政策(先是對普京,然後是習近平),導致美國主導地位結束、中國世紀開始的時期。台灣準備好面對中共的隔離與封鎖嗎?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大罷免,難道也是台灣韌性防衛的一部份嗎?大罷免後,台灣會更團結嗎?或許有人認為台灣在國家安全與環境條件跟瑞士與以色列相似,認為可向瑞士、以色列等國,學習全民國防與防衛動員,發展韌性防衛,期能嚇阻中共武力犯臺企圖。論者忘記了以色列和瑞士全民國防的基礎是"全民一國"的共識,以色列內部一樣有以阿民族與政黨,瑞士由4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語區、法語區及義大利語區和羅曼什語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這點跟以色列相似。為何以色列瑞士可以做到"全民一國",台灣民主開放至今卻演變成一島三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共和國)呢?而且彼此還視如寇讎。川普在美國橫空出世,但美國還有憲法、司法、國會可以慢慢修復川普的震盪與破壞。台灣呢?司法卻是甘當廁所花瓶與鷹犬,到處恐嚇拘提在野陣營人士。台灣的司法真的有能力修復台灣的信任危機嗎?尼爾•弗格森認為2024 年美國大選的"MAGA"代表著一種“浮士德式的契約”,美國人民以自己的靈魂換取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恩惠。台灣的大罷免其實也是民進黨想要葬送台灣民主來換取"人民是頭家"的虛榮。大罷免後,台灣真的能再次偉大嗎? (相關報導: 鄧聿文觀點:一通川普等不到的電話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小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