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決定暫停稀土礦物出口,美國產業恐怕將面臨供應鏈緊張的嚴峻壓力。稀土金屬作為製造武器系統、電動車與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此舉被廣泛視為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課徵145%關稅的直接報復手段。
根據《紐約時報》4月13日的報導,中國對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已明顯收緊,對美國製造業與國防供應鏈構成直接打擊,目前稀土磁鐵的對外出貨已經全面停擺。雖然中國此舉主要是向白宮施加壓力,但產業內部人士透露,這項禁令實際上不僅針對美國,也同時影響到全球所有外國買家。
白宮高層承認稀土危機,國家經濟安全受威脅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瑟特(Kevin Hassett)於4月14日坦言,這項發展令人憂心。他在面對媒體時表示:「稀土影響的是整體經濟的重要環節,相關限制措施我們正非常謹慎地研究,也感到擔憂,眼下我們正在思考所有可能的因應方案。」
川普宣布關稅政策後,中國隨即採取反制行動,對美國商品課徵125%關稅,並對七種稀土材料實施全新的出口限制。面對可能曠日費時的審查流程,出口商紛紛決定暫停出貨。自4月4日起,稀土磁鐵的對外運送已正式中止,而這些磁鐵廣泛應用於汽車、機器人與國防系統的組裝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禁令並不適用於已含稀土成分的最終產品,這可能削弱川普設計的關稅政策效果。美國依賴進口原料的本地製造業恐將面臨生產延遲,反之,直接在中國生產的成品則仍可順利輸入美國市場。
稀土供應鏈斷裂,中國掌握全球90%加工能力
目前中國雖僅生產全球約60%的稀土原礦,但卻掌握全球高達90%的加工能力。過去多年來,美國及全球其他國家之所以默許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原因包括中國的低成本優勢、環保標準相對寬鬆、勞工成本便宜以及政府提供大量補貼。
但如今,中國的主導地位已成為一把足以對全球科技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的利劍。礦業公司Cove Capital執行合夥人皮尼.阿爾陶斯(Pini Althaus)對此警告道:「這是一記警鐘,我們已經沒有選擇權了。」
除了稀土之外,全球市場也正逐步進入鎢礦供應危機。這種礦物對太陽能板、電動車與國防系統至關重要,目前全球約80%的供應都來自中國,而中國已在今年2月對其出口實施管制。
美國積極尋求稀土替代來源,全球競爭加劇
美國稀土公司(USA Rare Earths)執行長喬許.巴拉德(Josh Ballard)預測,首當其衝的將是國防工業。他說:「這些原料必須送到美國來加工、在這裡製造,這絕對會先影響到國防產業。」巴拉德補充說,「我認為汽車製造商很快也會感受到衝擊。只要是在美國本地進行組裝生產的廠商,都會遭受連鎖反應。」
不過,像是iPhone這類已完全組裝完成、含有多種稀有元素的產品,短期內受影響相對較小。川普雖在最新關稅政策中排除了電子產品,但白宮也表示這些豁免僅為暫時性措施。 (相關報導: 美中惡鬥:川普不斷升高關稅壓力,《金融時報》盤點習近平三大反制籌碼 | 更多文章 )

為了反制中國在稀土市場的壟斷地位,川普政府已推動多項戰略對策,包含購買格陵蘭島的構想、與烏克蘭進行礦產談判,以及簽署行政命令加速美國國內採礦程序。中亞與非洲的一些小型國家也積極向華府靠攏,希望藉由展示自身的礦產資源來取得美方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