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支持者比黨中央更焦急,國民黨該清醒了

現在以政黨對抗為名,訴諸全台大罷免,只會讓人看見政治對立的無限循環,甚至引發政治冷感,使原本關心公共事務的民眾也逐漸失去參與的意願。(資料照,柯承惠攝)

面對民進黨一波接一波的罷免操作,許多民眾近來心中憤懣難平。尤其針對日前發起的「全台反罷免行動」,不但成果乏善可陳,第一階段的連署過關人數有限,更出現許多資料填寫不實、幽靈的情況,讓不少基層黨員質疑:「我們動起來了,但黨中央呢?」

說穿了,民進黨發動這場大罷免行動本身就缺乏民意基礎。一般民眾多半認為,立委才剛就任一年,就發動罷免,無論從時間點或正當性來看,都令人難以認同。若是基於個人操守或重大爭議發起的罷免,或許尚有討論空間;但現在以政黨對抗為名,訴諸全台大罷免,只會讓人看見政治對立的無限循環,甚至引發政治冷感,使原本關心公共事務的民眾也逐漸失去參與的意願。

民進黨擅長政治鬥爭這不假,他們的操作往往讓人啼笑皆非,但卻總能緊咬議題、集中火力,這是藍營此刻最欠缺的能力。當藍白陣營對執政黨的怨氣高漲、基層士氣尚可鼓舞的時候,黨中央卻始終沒有展現出具體的組織力與反擊力,反而頻頻錯失戰機,錯估輿論走向。日前發生罷團幹部穿著納粹軍服的爭議,黨中央事後聲援的方式更引發外界錯愕。即使是反串,也不該觸碰歷史的傷痕,結果讓焦點偏離罷免行動,變成國民黨自找的爭議。

長期在基層耕耘的我們,聽見太多黨員、選民們的聲音——他們不是不挺國民黨,而是希望看到一個更有力量、能主動出擊、懂得戰略的黨中央。尤其是在關鍵的改選時刻,問題更加明顯。

四年一度的黨主席與全國黨代表選舉,依慣例應訂於今年五月舉行。上一屆因疫情延期,基層尚能理解;但如今,據傳黨中央有意因「大罷免行動」再度延後改選,這讓不少黨員感到困惑——若真有因應罷免的整體規劃,為何基層幾乎感受不到相關的節奏與部署?至少在公開訊息與基層溝通上,並未見到明確的行動脈絡。更讓人難以釋懷的是,當改選時程仍未明朗,黨中央卻已率先催促黨員補繳黨費,以維持投票資格。許多黨員私下反映:「我們連選舉什麼時候要辦都不知道,候選人是誰也不清楚,為什麼這時候急著催繳?」這樣的節奏安排與資訊不對等,只會加深基層的疑慮與失望。 (相關報導: 藍營青年軍竟公開大行納粹禮 以色列發聲強烈譴責:造成深深的傷害與冒犯 更多文章

國民黨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廣大支持者基礎的政黨,但唯有「信任」才能凝聚真正的團結。「反對民進黨」不應成為唯一的戰略口號,更應聚焦如何建立一個有戰力、有策略、真正回應選民期待的政黨。期盼黨中央能正視基層及民間對現狀的疑慮,讓國民黨在挑戰與轉型中重塑公信力與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