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兩岸政府諜影重重,究竟是誰「做賊喊捉賊」?

4月13日,在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城東街道董公社區,民警為社區居民普及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防範常識。/新華社

近來,兩岸都在互相搜捕自己內部的存在的間諜活動。先是賴政府高層發現一名助理曾在任職期間與大陸國安官員有密切往來,再有北京則是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查獲政府內部「販賣諜報」的公務員。今年4.15是中國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即使在「泛國家安全化」的背景下,官方除了對外發文,未刻意舉辦大規模的宣傳活動。

在4.15當天,中共國安部的宣傳帳號上再次貼出一部以抓捕台灣間諜為題材改變的電視劇《對手》,這部劇早在幾年前已經在央視綜合頻道播放過,官方稱這部電視劇打破了公眾對傳統諜戰劇的刻板印象。

北京試圖希望通過視頻化的方式傳遞當前國安形勢的嚴峻性。並告訴民眾現在需要和國家一起攜手面對外部風險帶來的挑戰。這樣的局面都明確表明一個問題:兩岸政府都對自己的政治安全問題感到十分擔憂,另一方面,兩岸國安單位各自開展國安整頓教育,突顯「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延伸閱讀:北京觀察》反分裂國家法20周年 兩會前夕大陸高檢再喊「懲治台獨」和惡性重大犯罪

「互抓間諜」加劇地緣政治和經濟關係的緊張?

在4.15全民國安教育日前夕,中共國安部先是破獲了一起涉及菲律賓的間諜案件,而菲律賓一直被大陸官媒認為是「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幫兇,此舉也是有「以儆效尤」的意味。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中共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稱「已經查獲幾名向外國情報單位販賣情報的政府公務員」。大致的案例是:從某核心單位的保潔阿姨變身「諜報女俠」再到因為生二胎、炒股失利出賣情報的基層公務員販賣情報。抓間諜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常態化的維穩運動,但每一個發佈的案例並不能對民眾起到完全的教育作用。

此前,一位中國讀者告訴我「從目前官方公佈的資訊來看,似乎只有這些頭頂烏紗帽的公務員成為外國諜報機關的重點對象,普通老百姓掙錢都難得很,哪裡有心思去關注這些(指情報)啊」。一些民眾則稱「在美國和台獨勢力逼近的情況下,維護國家安全義不容辭」。

中國在維穩層面上已經表現出十分嚴峻的局面,包括多年來進入北京市範圍需要額外刷身份證、兩會前後敏感人士被告知不要到北京去,等等。這些都給公眾一個刻板印象:現在的官員很擔心政治安全事件的發生。政府高層一邊希望外資進入中國投資,黨媒《人民日報》多日來刊發文章稱「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另一方面在北京大規模的反間諜鬥爭的情況下波及普通民眾,未免會引發這些投資者的擔憂。(延伸閱讀:北京觀察》國安部變中宣部?大陸國安宣傳「間諜」48小時被逮 百姓疲於保密防諜 (相關報導: 「罷吳四騎士」交保金比共諜案涉案人高 黃國昌: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 更多文章

反間諜、反滲透、反恐怖 中共政法委書記再赴新疆調研

在今年中國兩會上,大陸最高法和最高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五反」策略,也是北京對國安工作的最高承諾。兩會結束數月後,中共政法委書記陳文清再赴新疆調研時強調「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反分裂反恐怖任務十分繁重。」陳文清指出,堅持嚴懲暴恐不動搖,深入推進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堅決守住不發生暴恐案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