ㄝ冬去春來,時光飛逝,氣溫逐漸上升,正適合前往咖啡館,吹個冷氣,來一杯冰咖啡,靜靜的享受周圍的寧靜,這時,不妨點開幾篇文章,來閱讀更多有趣的知識與故事,本週 1% Style 為大家準備了三篇文章,邀請您一同探索獨具一格的不同觀點。
本週 1% Style 精選了三篇值得你細心閱讀的城市學優質文章:
「今天如果是我最後一天,我要怎麼過?」|與 TED x Taipei 策展人邱孟漢與楊于葶聊聊,他們如何探索自我與生命
如果今天是最後一天,你會想怎麼過?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同時,時常也有人會想,現在的工作、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Dio也陷入思考中,而在某個夜晚被TED x Taipei 的影片所點亮,開啟新的人生....
歷經千辛萬苦,走上邱孟漢 Dio 與楊于葶 Prem 位於天母的住宅,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這間位於都市裡的公寓大樓,卻有廣闊的空中庭院,你說是「世外桃源」嘛卻又不像,倒有一點「大隱隱於市」的味道。Dio 與 Prem 穿著得自在,大地色系的針織衫,有一種有趣的悠閒感,這與我們今天想要與他們聊的主題——自我探索,有些異曲同工,但他們給了我更直接的觀點——分享。
「探索」與「分享」,確實是兩個很有趣的詞彙。「探索」代表的是從外向內「收」,「分享」代表的是從內向外「給」,但在Dio 與 Prem 的眼中,卻似乎是一體兩面的「循環」觀點。當我們談論「分享」時,談的往往不只是內容,更是一種態度,但這樣的態度並非是為了「公益」,而呈現出來的,卻是一種喜悅,這確實很TED。問起 Dio 怎麼看TED,他給了我一個很簡單的答案:「真正的分享不是告訴別人『這是對的』,而是『這是我的故事,你怎麼看?』」
你可以說,這是當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享平台之一。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創立於1984年,以「Ideas worth spreading(值得分享的想法)」為核心宗旨,致力於將跨領域的深刻見解與創新思維,用簡潔、動人的方式傳遞給世界;TED Talk 的形式通常為18分鐘以內的演講,內容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從科技、設計、人文、醫療、教育、心理、社會等無數主題所在多有,他們邀請來自全球的思想家、實踐者、故事說書人,用「最個人」的語言,分享最普世的洞見。
除了官方的 TED Conference 與 TEDx 的在地授權活動外,TED 也發展出包括 TED-Ed(教育)、TED Fellows(新銳人才計畫)等多元項目,讓知識以更多元的方式擴散。而 TEDx Taipei,正是這樣一個地方策展團隊,在台灣用自己的語言、議題與文化語境,持續邀請人們「說出真實、聽見世界」。話說得很冠冕堂皇(笑),但問起 Dio 為什麼會成為 TEDx Taipei 的策展人,他則給了我一個「生命轉彎」的故事。
NPC 能脫稿演出了,卻越來越不會聊天?AI 與遊戲要門當戶對,還得達成這些事
喜愛玩遊戲的你,有沒有哪刻,曾想過,如果NPC不是設定好問答的角色,而是可以自由回答的NPC,那遊戲的世界該有多有趣呀!近期隨著AI的演變,也被導入遊戲NPC中使用,然而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優點與缺點呢?
「別再活得像個 NPC」是網路常見的 Life Coach 會對徬徨人們喊出的激勵文案,但現在這句話可能得經過重新檢視,因為連 NPC 在未來,都可能不再以呆板形象拋頭露面?
NPC(非操控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一詞在電子遊戲內,泛指遊戲內既非主角,也非玩家,由遊戲製作者藉由程式開發擬定腳本做為行動依據的角色。而我們玩家傳統印象上的 NPC,則通常是以程式編寫的人工智慧所驅動,他們在遊戲中也許是遊走,或是站居定點,為虛擬世界加入一股熟悉的「人味」。
在生成式 AI 掀起全球風潮後,遊戲業便是首當其衝被緊密觀察的對象,有別於好萊塢前些年經歷的罷工亂局,現在一提到「AI 劇本」,除了在歐美影視圈容易被揶揄訕笑,乃至從業人員發社群抵制都有可能發生。
再如前陣子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夕,入圍多項主要獎項,被視為得獎呼聲較高的《粗獷派建築師》,因在專訪中透露,其使用 AI 技術完善演員匈牙利口音的消息一曝光,聲勢驟然大減,在典禮後,這一事件也被各方猜測,是該片最終無法在最大獎項站上領獎台的主因。
(圖/ Bethesda Game Studios)
在影視、音樂、遊戲等創意密集的產業內,使用 AI 容易被創作者視為製作端的「投機」之舉,但在與科技分不開的遊戲產業中,未來與 AI 技術靠攏以降低營運成本似乎必不可免。
在敘事層面,NPC 扮演著「推進劇情」的工作,還能適當引出玩家的情緒反饋,在功能層面,有給予獎賞與派發任務的作用,無形層面,還有像玩家遊走街道上看見的對話路人,他們交換著預設好的字句,意圖展現遊戲世界觀所想傳遞的氛圍。
咖啡豆又漲了?價格創半世紀最高,全球研究:千萬咖啡農「活在貧窮線下」
咖啡,可說是許多人的救命糧,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隨著近年來的咖啡價格上漲,在抱怨的同時,你是否想過這些增長的錢,都沒有反應在第一線的咖啡農或中小商戶手中呢?根據調查顯示,目前還有千萬的咖啡農,活在貧窮線下,面臨著權益受損的問題。
剛睡醒來一杯冰冷、溫熱的咖啡提神,感覺精神都來了,這是許多上班族和學生的每日必需品。全世界多達 100 種以上的咖啡品種,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呢?冰美式、焦糖瑪琪朵、卡布奇諾、濃縮咖啡,然而在享受咖啡的同時,我們時常忘了,這些咖啡豆,是很多農民辛苦採摘而來。
談到咖啡豆,它們多種植於非洲、中南美洲、亞洲等地,再由當地咖啡農們辛苦採集而成。近幾年因為氣候變遷,不規則的降雨與乾旱,再加上疫情後的運費提高,導致咖啡豆價格調漲,據紐約時報的說法,價格已經創下半世紀以來的新高,但這些經濟漲幅卻沒有反應在生產第一線的咖啡農身上。
談到咖啡與咖啡農,歷史與其有很大的聯繫,咖啡最初種植於衣索比亞,在 11 世紀時進口豆阿拉伯,15世紀開始,普及於當時整個阿拉伯帝國,並於 16 世紀敘利亞、埃及、東南歐等地開始風行,隨著地理大發現與歐洲各國殖民中南美洲、非洲、亞洲,在當地取得原住民的土地,並使用奴工開墾土地與種植,再將產品銷回歐洲,而這歷史也與經濟學中的供給、需求、價格習習相關,因此現今的咖啡也依相同原理運作。
本週【逍遙看世界】
本次逍遙看世界,專訪師大附中校友康渼量,帶你一同回到青澀的高中時期,回憶各種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