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不是最後一個!一票人都誤會了,「正確意思公開」網驚呼:長知識

「壓軸」的正確意思,一票人的搞錯了。(示意圖/取自pexels)

你真的知道「壓軸」的正確意思嗎?有網友在 Threads上分享,原來「壓軸」並非表演中最後一位登場的人,而是倒數第二位,「我認為大家都應該要知道,壓軸不是最後一個」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熱議,許多人驚呼「長知識了,一直以來都搞錯」、「這詞真的常被誤用」。至於壓軸之後、真正最後登場的人或節目,又該怎麼稱呼?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應該叫作「大軸子」或簡稱為「軸子」

這位網友也附上「壓軸」的辭典定義:稱戲劇表演的倒數第二個劇目。比喻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節目或事件

教育部網站上壓軸的正確用法。(圖/取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教育部網站上壓軸的正確用法。(圖/取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這段解釋引來眾多網友留言討論,「我國中老師有說過,可是都被誤會很久了」、「難怪跨年晚會壓軸完還有一個大咖上場」、「我查了一下,在傳統戲曲裡,大軸還被稱為『送客戲』呢」、「小學老師也教過壓軸不是最後,但很多人還是會誤會。」

「壓軸」的來源,跟傳統戲曲表演有關

也有網友補充,在傳統戲曲表演中,一場戲可能長達五到六小時,因此觀眾往往會先行離開,無法看完所有演出,戲班漸漸把最受歡迎的演員與劇碼安排在倒數第二段,也就是「壓軸」的位置,而真正最後一段「大軸」則類似送客曲,氣氛較緩和,讓觀眾在這無足輕重的演出中逐漸散去,所以後來才會用壓軸來稱呼一場表演中最多人期待的演出者或節目。  

教育部辭典中也提到,「大軸(ㄓㄡˋ)子」是指整場表演中的最末一齣戲,例如:「今年藝術節的大軸子到底是哪一場?」簡稱為「軸子」。 (相關報導: 「褔」注音不唸ㄈㄨˊ!他叫錯自己名字32年,「正確讀音公開」網驚呼:長知識了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