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鎖大賣場熄燈倒數!走過28年歷史,21家店全部被收購

併購台灣大潤發兩年多後,全聯福利中心於2025年3月28日宣布,大潤發將升級「大全聯」,引發熱議。(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去大潤發採購將成為大家的回憶!第一間分店自1994年成立,台灣目前共有21間分店,先前全聯就表示將用115億收購大潤發的自有土地、建物、門市經營權及自有品牌,並改名為大全聯,不過,究竟為何要取這個名字呢?就有人分析背後應該有兩大原因。

2021年10月22日,全聯福利中心宣布收購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5.97%的股權,交易金額約新台幣115億元。此次收購包括大潤發的自有土地、建物、門市經營權及自有品牌。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表示,將以雙品牌模式經營,大潤發名稱將予以保留,原有團隊也全部留用。但就在併購台灣大潤發兩年多後,全聯福利中心於2025年3月28日宣布,大潤發將升級「大全聯」,引發熱議。

大潤發改名為「大全聯」的兩大主因

針對大潤發改名的猜測,其實從收購開始,就不斷有網友提供眾多不同有創意的建議,例如「全聯發」、「聯發福利中心」、「全聯大發」、「全民發」、「全發福」、「發福中心」「請支援潤發」等幽默提案,不外乎,都還是保留大潤發的發字做延伸,但最終全聯給出的答案是「大全聯」。

全聯很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是「簡單好記」,但我在想,或許這背後還有更多延伸的策略考量,主要兩點:

1、降低大潤發的印象:

以網友的幽默提案來看,不外乎一般人還是會圍繞在大潤發的發字做提案,也作為對於大潤發品牌的主要記憶點,那對全聯來說,要做到完全的掌控,當然還是盡可能地降低大家對於原始大潤發的既定印象,完全性地拉掉「發」字的記憶是合理的。

其實也延伸到原本大潤發的吉祥物「發仔」的去留,很明顯,在大潤發改名為「大全聯」後,發仔也自然而然地沒有了存在空間,畢竟品牌名稱已經甚至沒有了「發」字。全聯也就順理成章地可以不需要繼續養這個吉祥物,而讓福利熊跟他的水果探險隊來主導這個屬於全聯的量販品牌。

2、品牌延伸意義:

就品牌延伸性來說,叫「大全聯」更直觀地可以做全聯福利中心作為超市的延伸,規模大一點量販體系的全聯就叫「大全聯」,那未來是不是會有規模小一點的便利商店體系的全聯就直接叫「小全聯」,甚至長出「迷你全聯」這樣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將品牌名稱運用IP操作的原理原則,去做延伸與拓展,更加好記,也為未來的拓展打好基礎。

連鎖品牌經常使用延伸命名模式

就餐飲業來說,這種用規模或型態來直覺命名,延伸既有品牌也是時常可見,像是王品集團的石二鍋,就發展出了小一點屬於美食街規模的「12mini」,也是取用了原本品牌石二鍋的首兩字去做創意發揮,延伸出小店型12mini。而瓦城集團的泰式麵食館「大心」也推出美食街店型的「大心Express」。 (相關報導: 吃到飽餐廳怎麼吃最划算?內行曝老闆不說的5個秘密,小鳥胃也可以吃回本 更多文章

在零售的部分,全球市場來看也很常見:泰國的大型零售商Big C推出了「Mini Big C」店型,這些小型店鋪主要位於都市區,提供便利的購物選擇。台灣的OK超商在2018年推出「OK Mini」店型,這些微型便利店利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販賣機,設置於醫院、學校、捷運站等地點,提供無現金交易的便利服務。美國的Giant超市推出了「Giant To Go」便利店,提供快速餐食解決方案,包括熟食和即食產品。加拿大的Needs Convenience連鎖店在部分地區推出了「Needs Convenience Plus」或「Needs Convenience Extra」店型,提供更多元的產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