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重擊出口導向產業,其中花蓮石材業首當其衝。原本出口美國的石材產品稅率僅約4至5%,如今關稅大幅提高,迫使業者全面重新報價,甚至已有部分國內訂單遭暫緩,整體產業面臨巨大壓力。
台灣1經濟支柱恐崩潰!關稅衝擊訂單遭砍、不敵中國競爭「損失將達50億」
花蓮石材加工業者表示,目前關稅實施細節尚不明朗,但光是突如其來的變化已打亂營運節奏。業者坦言,原先報價單被迫重算,預估短期內至少將影響半年營運。一名以大理石藝品出口美國為主的曾姓業者指出,雖以美感與設計打出特色,但價格大漲勢必削弱競爭力。
此外,王姓業者則憂心關稅問題恐進一步衝擊台灣股市與房市,間接壓抑建材市場需求。花蓮每年建材產值高達250億元,若內需市場縮水,估計損失將達40至50億元。
花蓮素有「大理石王國」美譽,擁有豐富的大理石、蛇紋石與白雲石資源。根據花蓮縣政府資料,2021年當地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產值達209億元,占全縣總產值11.3%,對地方經濟貢獻深厚,全國石材產業占比亦達5.3%。目前全縣約有200多家石材相關業者,提供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
台灣區石礦製品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建堯表示,石材多為建築流程中末端工序,在中美貿易爭端及全球競價環境下,本就處於不利位置。由於地理與市場距離限制,加上中國的低價競爭,花蓮石材出口壓力原已不小,如今美國課徵高關稅,更是雪上加霜。他也指出,雖然花蓮石材以內銷為主,但股市與房市動盪仍可能透過需求端傳導,間接影響整體產業。
花蓮縣政府則迅速展開行動,日前由相關單位深入美崙工業區及光華工業區了解業者實際狀況,並與業界座談研議因應方案。縣府呼籲中央政府儘速啟動財政與金融支援機制,包括調降利率、提供低利融資、協助產業轉型等措施,以協助企業穩定營運,守住地方產業與就業命脈。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強調,石材產業是花蓮經濟的重要支柱,高關稅將削弱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造成訂單減少、產值下滑,連帶影響地方就業與經濟。他呼籲中央政府應主動與美方對話,爭取降低或豁免關鍵產業關稅,同時協助業者拓展多元國際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分散風險,維護地方民生穩定。 (相關報導: 台灣知名連鎖百貨宣告熄燈!31年回憶不再「都更改建33層豪宅」,最後營業時間出爐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