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製啤酒低價銷台?經部辦反傾銷聽證會 台灣釀酒商協會控:削價超過40%

近期台灣啤酒產業出現本土生產的啤酒對決中國低價進口的情況。(資料照,顏麟宇攝)

近期台灣啤酒產業出現本土生產(正方)的啤酒對決中國低價進口的情況,在代表本土業者的台灣釀酒商協會請求下,經濟部國貿署舉行聽證會,並與中國進口啤酒業者(反方)進行辯論;台灣釀酒商協會發出新聞稿表示,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灣菸酒副總曾煥昌強調,反對方雖反覆強調市場口味的變化是消費者選擇關鍵,然而綜觀台灣啤酒產業所受之衝擊,皆與2016年前後涉案品牌至中國設廠之時間點相契合,同時無論國內本土業者或其他非中國進口業者,皆有新興口味的變化及產品推陳出新,卻只有中國產製啤酒市占幅度大幅增長,顯見反對方說詞僅是抗拒台灣產業損害認定之託詞。

為進行「台灣釀酒商協會申請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產業損害初步調查,經濟部國貿署於4月8日舉行聽證。台灣釀酒商協會作為申請人與正方出席陳述意見。反對方則有百威、雪山、KIRINBar等中國進口啤酒之代表出席。

新聞稿強調,中國啤酒以低價傾銷來台,傾銷差率高達59.93%,相當於每罐330ml啤酒低於正常市場價格近5元,使本土釀造啤酒面臨不公平競爭,也確實造成產業損害。中製啤酒並無獨特口味,低價策略才是產業損害關鍵。雖然反對方主張,啤酒屬於民生消費品,不應採用過去反傾銷調查計算傾銷差率公式。然協會質疑,現存市場調查是否涵蓋全通路、全品項並覆蓋充足之時間區段,又相關調查是否涵蓋促銷折扣之結果,以及相關市場調查背後之依據與佐證資料來源,反對方於聽證會過程中皆無有效說明。

新聞稿指出,由於中國進口啤酒價格甚低,且反對方也未有爭執,中國產製啤酒的代理商、經銷商有更多的預算空間可以進行行銷、促銷策略,並藉此提升在市場中的佔有率,結果來看也是非常成功。然而相關多元行銷、促銷策略的空間,終究是來自於削價超過40%的不當進口優勢。 (相關報導: 幕後》柯文哲覺得怪怪的、民進黨立委抱怨、卓榮泰不耐 大家不解柯建銘怎麽了? 更多文章

新聞稿表示,中國啤酒廠商行為已逾越公平競爭,盼維護市場環境與消費者權益。中國政府傾銷的情況,已成為區域內國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各國政府也已紛紛啟動貿易調查措施。為改善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台灣釀酒商協會依據政府反傾銷相關法規提出申請調查,透過合法管道尋求救濟。台灣本土啤酒產業及其他非涉案國貨物,絕對有充足的技術和豐沛的量能提供消費者多元的選擇與消費體驗,但前提是市場必須維持公平競爭,而非放任中國產製啤酒以低價傾銷破壞台灣啤酒產業的經濟與就業,長期也必將侵害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