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7日報導,中國已經連續60天未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這是過去五年來最長的一次進口中斷。隨著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中國買家選擇將原本來自美國的LNG貨物轉向其他來源。
回顧歷史,在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中國曾從2019年到2020年4月的約400天內完全停止進口美國LNG。彭博新聞根據追蹤船舶數據的分析公司Kpler的資料,目前沒有任何美國LNG船隻正駛向中國。
Rystad Energy中國天然氣研究主管Wei Xiong表示:「中美之間的LNG貿易可能在今年之內保持零交易狀態,這是因為中國將此前對美國LNG徵收的15%關稅提高至49%,作為對川普政府最高關稅的反制措施。」此外,中國企業可能也會將美國供應的LNG轉售給其他市場。
彭博新聞稱,當前的地緣政治衝突正在逐步使全球最大的LNG供應國與LNG的最大買家脫鉤。自2025年2月10日起,北京對美國LNG徵收15%的關稅,作為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報復措施。此後,中國又將因為「對等關稅」被加徵新一輪關稅,進一步加劇了美中緊張局勢。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下盤大棋局?別腦補了,川普沒你想的那麼「深謀遠慮」 | 更多文章 )
儘管中國LNG買家與美國簽訂了長期合約,由於過去一個冬季的溫和天氣以及充足庫存,中國並不急需LNG供應,這使得中國的交易商有更大的靈活性,將美國供應轉售給歐洲和亞洲的競爭對手。此一發展對歐洲而言也是一種緩解,歐洲需要更多LNG來補足俄羅斯天然氣中斷供應所造成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