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位陸配被政府認定「鼓吹武統」遭限期出境後,近期定居台灣多年的陸配群體,陸續收到內政部移民署通知,要求3個月內補交「經海基會驗證之喪失原籍公證書」等文件,否則將面臨撤銷定居許可與註銷戶籍的處分。移民署8日說明,目前尚有1萬多人未繳交「喪失原籍證明」。由新移民二代組成的「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在臉書上發聲,質疑如此做法等於否認了陸配母親在台灣數十年的生活與貢獻,也撕裂了她們所建立的家庭關係與社會連結。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指出,許多原中國大陸籍配偶收到「撤銷戶籍登記通知」,這些人有的在20年前就來到台灣、依法定程序撤銷原國戶籍取得我國身分證、建立家庭,甚至養育子女成人。如今,在完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國家要她們「補件」,否則將撤銷她們的身分──彷彿她們從未來過、從未存在。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認為,這不只是「行政補件」的問題,而是國家對已取得身分者的制度性追溯與身分否認。當國家選擇無視歷史脈絡與實際處境,只以當下的政治情勢解釋要求補件,等於否認了她們在台灣數十年的生活與貢獻,也撕裂了她們所建立的家庭關係與社會連結。

「而面對這場制度獵捕的,往往不是她們自己,而是她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新二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強調,更荒謬的是,在「撤銷身分」的威脅下,當事人可能瞬間失去健保、戶籍、居留權與社福資格,甚至陷入「兩岸皆不承認」的無國籍狀態,或在補件過程需要承擔難以估量的風險與成本,然而,隨機發布這道通知的機關人員甚至也無法給予明確的補件指引。她們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在制度的夾縫中等待被遣返、或徘徊於行政程序的無限補件地獄。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坦言,他們突然之間被迫成為家中與移民署、海基會、公所溝通的主要窗口,翻箱倒櫃找當年辦證的舊紙本、奔波申請補件、還得應對親人情緒的崩潰與焦慮。「我們不是法律人、不是公務員、不是冷靜的第三方,但卻被夾在體制與家庭之間承擔所有代價。」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呼籲,這般讓勤懇在台灣生活的跨國婚姻家庭束手無策的情況不應該發生,尤其在一個自稱重視人權、多元與法治的民主社會。「我們拒絕再讓更多家庭默默承受這樣的傷害。」
勞動黨也發出關切聲明,批評在當前兩岸政治緊張氛圍下,讓人憂心本案背後是否反映出對陸籍身分的政治不信任傾向。台灣社會若以對抗邏輯處理人民交流與定居問題,不僅會破壞長期建立的社會信任,也將進一步撕裂兩岸人民之間的基本連結。身分認定應以法律與人道為依歸,而非政治操作的延伸。
勞動黨喊話,指台灣社會應是包容與公義的社會,不應讓政治對抗邏輯主導對人的評價與待遇。唯有走出兩岸對立的惡性循環,我們才能在尊重人權、維護社會正義的基礎上,開創真正屬於人民的和平與共好。
一位不具名的陸配子女向《風傳媒》表示,「我們的媽媽,嫁來台灣二十年、三四十年,甚至有人阿嬤嫁來六十年都收到公文函。請問一下,我們的家人到底做錯了什麼?她們認真工作,照顧家庭,繳稅也沒少一分錢,還要一直忍受社會的歧視。但她們等了那麼多年,沒有等到社會的包容接納,沒有等到六改四的基本尊重,卻等到了完全無視人權不合法的公文函。」他感嘆,「台灣,你到底怎麼了?」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武統」陸配風波,台灣真成「亞細亞的孤兒」? | 更多文章 )
陸委會回應,中國大陸人民取得台灣人民身分時,基於兩岸單一戶籍之法律規範,依法應提出喪失原籍證明,此為現行法律及實務要求,絕大多數當事人均已遵守台灣法律提出。近期主管機關內政部移民署為落實法律規定,針對尚未繳交喪失原籍證明者請其補件,是政府依法行政之相關作為,陸委會予以支持。但針對早年來台之中國大陸配偶及其家人反映,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返陸取得相關文件有所困難,政府已聆聽到相關民眾之心聲,並於今(8)日召開跨機關會議研商,對於有實際困難之個案,政府將提供必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