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只是川普調整貿易秩序的手段!」工研院:歐洲市場是台廠可思考方向

面對關稅威脅,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將協助台廠化危機為產業升級契機。(資料照,顏麟宇攝)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台灣將被課徵32%的重稅,讓全球經濟崩跌,各國紛紛祭出反制策略。面對關稅影響,工研院長劉文雄今(8)日出席活動時表示,工研院將全力協助台灣廠商提升生產效率,推動數位轉型,並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尋找利基,化危機為產業升級契機。

劉文雄指出,關稅只是川普調整世界貿易秩序的一種手段,從歷史經驗來看,關稅所帶來的震盪期愈短,產業的痛苦期也愈短,期盼美國能盡速與各國達成共識,減緩全球供應鏈所承受的衝擊。目前歐洲等地尚未對台灣祭出類似的關稅措施,對於台灣業者而言,拓展歐洲等市場將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劉文雄表示,台灣企業應以技術不可取代為核心競爭力,避免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工研院身為研究法人機構,將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協助產業穩健應對變局。他透露,工研院將加快推動產業數位轉型,引進先進技術,並透過駐日、歐洲與東南亞的海外辦公室,協助廠商連結國際資源,開拓全球商機。

指關稅影響有限 研華:不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Advantech)資深協理林美真指出,企業應透過市場分散降低風險。研華在全球27個國家設有據點,並於美國、日本、歐洲布局製造與服務中心,這波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相對有限。林美真強調,研華向來採「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策略,即使面對外在貿易變數,目前在美國的訂單尚未受到影響。

同場出席活動的復盛公司技術總監黃詣超則指出,復盛目前在美國設有工廠,訂單尚未受關稅波及,但仍擔憂未來可能帶來設備成本增加。他呼籲企業應加強產品的不可取代性,並持續拓展全球布局,以降低潛在風險。而面對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產官學界正積極攜手,尋求轉型升級之道,為台灣產業注入新動能。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