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登高一呼「地方聯盟」動起來 關稅危機意外成國民黨士氣催化劑

針對關稅危機,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跨區合作構想,意外串聯藍營「地方治理聯盟」。(資料照,劉偉宏攝)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日正式宣布,針對部分進口自台灣的科技產品與關鍵零組件加徵關稅,為全球供應鏈再添變數。台灣身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首當其衝,從高科技供應鏈、機械加工到農產外銷,地方政府無不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但就在中央仍在觀望之際,台北市長蔣萬安早已嗅到火藥味,一場跨縣市的藍營地方串聯行動就此展開,更逐漸擴散到中、南部等地,意外帶動藍營集體作戰士氣。

據了解,早在3月26日的台北市政會議中,蔣萬安就罕見地語氣強硬,要求產業局、勞動局與其他相關局處,針對美國可能的貿易壓力做出評估,並啟動潛在衝擊的產業盤點作業。當時,外界尚未觀察到美國政策轉向的具體信號,但蔣市府早已感到壓力逼近,市府內部也因此提前啟動一套跨局處的整合與應變機制。

「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對國際局勢的關注一直緊盯。」一位熟悉北市府運作的人士表示,蔣萬安選擇不以反對或批評中央為主軸,而是在3日公開拋出一句關鍵的話語:「台灣不應該在大罷免這種內鬥的議題上繼續內耗,否則就是對不起台灣人民!」這番話也引發國民黨內的共鳴,僅接著藍營各大諸侯也隨之跟進,啟動區域聯防作戰計畫。

一位國民黨幕僚觀察,「那不是一個人帶風向,而是大家本來就在關注這件事,只是蔣萬安提早丟出來,打開了節奏。」蔣此舉罕見地讓藍營地方形成一股相同的步調,向中央發出示警。

在美國確定加徵關稅後,4月6日當天,蔣萬安親自致電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基隆市長謝國樑,提出跨區合作構想——成立「四市平台」,針對關稅衝擊共享地方數據、產業情報與政策工具。「這並不是一場政治操作,而是一場務實治理的結盟」,藍營人士這麼說。

該人士表示,「不像賴清德身為總統,第一時間神隱,過了好幾天才拍影片出來面對國人,藍營縣市長是真正在面臨地方產業的衝擊,而蔣萬安的行動,也讓其他縣市覺得該動起來了。」

接著,張善政8日主動召集新竹縣市與苗栗縣,啟動「竹竹苗會議」,針對高科技產業與就業壓力進行會商;另外,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迅速整合中部地區縣市,包括彰化、南投與雲林,啟動中部區域產業聯防作戰,關注重點從農產出口到觀光中小企業,全方位盤點潛在風險。

國民黨內人士觀察,「這一次的藍營縣市串連行動,完全沒有事前說好,而是每個縣市都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由地方自發,趕緊啟動應變計畫,這已經是很久沒有發生的事了。」

該人士坦言,過去國民黨常被批評不夠團結、各自為政,但此次美國關稅議題,從台北起頭,逐步擴散到中、南部縣市的行動,已展現出藍營前所未有的團結,在沒有中央命令的統籌下,比以往都更能展現出組織能量,「國民黨終於意識到,不能等到了對手出擊,或者選舉時才啟動作戰。」

這一波國際變局,意外引發的藍營地方治理聯盟,不靠口號、不靠民調,反而是透過實質的溝通、會議與政策整合悄悄展開。一位北部民代表示,對蔣萬安而言,這不只是一次地方主政者面對危機的因應策略,更可能是他作為藍營未來政策主導角色的一場試煉,同時也讓藍營地方重新找到新路線,並重拾民眾對國民黨執政的信任感。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