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人在股市裡總是小賺大賠?他道出散戶投資最常犯的4大錯誤,難怪無法財富自由

專家道出多數散戶最常犯的4個投資錯誤。(資料照/蔡親傑攝)

美股道瓊指數這兩天分別下跌了1679點、2231點。連續兩天都跌超過1500點以上,這是歷史上首次,看到媒體斗大標題,原本也覺得震驚,後來思考了片刻就得到答案,隨著指數不斷創高的過程,往下修正的點數本該會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還大,原本看到歷史上首次的字眼覺得吃驚,後來反而覺得這不是很重要,關鍵還是要看趴數,也就是百分比,回檔幅度是否有讓人心徹底失望,這才能醞釀出全新的行情。

過去這兩年大多頭啟動,總會有人質押股票,進行連環質押的動作,也就是買了股票去借錢,借了又買、買了又借、借了再買、再買再借。這一連串動作當然就是為了想要提高收益率,達到更快退休、賺到更大報酬去實現人生的夢想。槓桿是雙面刃,不是槓桿就不好,而是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認識這把「刀」,有些人是不知不覺,有些人是後知後覺,這波受創最重的莫過於是這個投資族群。

這一連串股災發生前,大約是去年九月底到今年一月中,持有債券的人被網友戲稱「債蛙」,意思就是呱呱叫卻沒實力的意思,持有債券報酬率也不高,而且還會跌,相較之下,同段時間SPY還繼續創歷史新高,到了2/19,還創下613.23元的歷史高點。長期持有股票的投報率勢必高於債券,這是沒什麼爭議的,理論跟實務都是如此,那為什麼高資產族群與中年人、銀髮族還需持有債券?原因就是為了要平衡風險,讓自己在面臨股災來臨時可以更有信心抱緊持股,債券的上漲會抵銷部分的股市損失,甚至在手頭現金已經加碼股市用盡時,可以逐步依序賣出已獲利的債券去買入更便宜的股市。

有人會說,信心只要充足,那100%持有股票即可!是的,這完全沒問題,只是真的股災來臨時,考驗才正要開始,當看到手上的股票跌30%甚至更多時,能否繼續定期定額買下去,這很難說,過往回覆過許多讀者來信,幾乎都是看到連續大跌就徬徨無助,甚至是被動。

投資者都開始詢問要不要先停扣一陣子,想等這個風頭過後,再重新買股票就好。

散戶投資人常犯的幾個通病:

一、不喜歡買大盤指數ETF,覺得無聊,可是挑選的個股偏偏跌幅又特別重,大盤止跌回升時,漲幅又不如人。

二、剛開始進場說要玩短線,套牢後改口說長期投資,等到帳面出現30%虧損時,急忙又問現在該怎麼辦?長短週期不分,進退失衡,這在金融市場是大忌。

三、資金控管能力不佳,常在跌勢初期就梭哈了,看到有些雜誌或達人提倡梭哈,還真以為自己也能這樣仿照,偏偏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每月現金流數字不同,而且大家談投資的金額也不同,這沒辦法一概而論。

四、尚未有自住房的情況下就選擇大玩股票,認為自己同樣可以成為網路上那些股神。股市可以賺大錢,也可以短短一週就賠大錢,但自住房很少聽到有人會賠錢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就住在裡面,擔心完了還是要繼續睡覺,睡一睡幾年後總資產又增加了一些,股市同樣總有一天也會上去,只是每天會忍不住盯盤,分分秒秒都煎熬,而且等到漲勢來臨的那天,一解套就賣光了。 (相關報導: 2025股市何時將崩盤?從歷史上重大股災看股市大崩盤的5個前兆,關鍵警訊竟在這! 更多文章

為何許多人在股市裡總是小賺大賠?

每次股災發生總讓人心徬徨,如果一開始就擁有正確心態,充分了解長期投資是怎麼一回事,並且確實執行長期投資,那看到這種極度恐慌,人踩人的慌張局面,甚至越來越多人都不管企業基本獲利,只盯著看單一消息面的變化去做股票時,那此時應該更感謝上天,終於可以讓小資族、上班族買到更多優質資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