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清明連假結束了!放假期間,有趁著好天氣前往各地踏青嗎?在回歸日常生活時,不妨一同探索幾篇有趣的城市學故事與歷史,陪你度過一個特別的假期時光。本週 1% Style 為大家準備了三篇文章,邀請您一同探索獨具一格的不同觀點。
本週 1% Style 精選了三篇值得你細心閱讀的城市學優質文章:
城市學 》一生必去的慶典|暫時「打破種姓制度」的印度 Holi 瘋狂色彩節!解鎖七大色彩含義
你知道印度有一個讓民眾陷入瘋狂的節日嗎?那就是Holi節!人民會上街盡情潑灑五顏六色的粉末,並拋開種姓制度,來一場盛大的慶祝,在印度不同的州也有不同的慶典模式,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一生必去的慶典吧!
節日,乘載著文明的歷史與傳承,和人們的歡笑與淚水。繼上篇威尼斯面具嘉年華,帶大家一同走入水之都,揭開面具背後的秘密,你有尋找到自己夢想中的節日了嗎?都說參與傳統節慶,是了解當地的最佳途徑,亦是旅遊的一大樂趣,此次將帶領你,探究更多一生必去的慶典!「三月的侯麗節 Holi 」有如進入一個被色彩染紅的世界,四周的人們盡情狂歡,灑著五顏六色,愉悅的笑聲,好似煩惱都一掃而空,只剩下歡樂,你有想過,這個有趣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呢?不同的顏色又代表什麼含義呢?一起穿越回千年前的印度,探尋 Holi 的傳說故事、節日習俗。
這個瘋狂的節日,究竟在做什麼呢?一般來說 Holi 會辦理兩天,按照地區有所不同,有些甚至會舉辦十幾天。以兩天為例,第一日稱為「荷麗卡焚燒節 Holika Dahan 」,各大城鎮會豎起 Holika 的柴堆或玩偶,放火燒掉,以慶祝下述 Prahlad 戰勝邪惡的故事。第二日,才是「侯麗節 Rangwali Holi」也是色彩狂歡日,這天人們會穿著傳統服飾走上街頭,盡情揮灑色彩與水,這也是一次拋開種姓制度的活動,不管任何階級的人都會走上街頭一起慶祝,可謂是印度最歡樂的節日之一。
一個讓全國瘋狂的日子,holi 節絕對是如此的存在,每年印度月曆 12 月的月圓之日( 約二月底或三月初),印度全國會因地區不同,舉辦 3 至 16 天的瘋狂慶祝,那時人們可以拋開種姓制度,互相潑灑彩虹粉末,一同慶祝春天來臨與善戰勝惡的喜悅。說到這,其實 holi 的起源特別有趣,傳説曾經有位印度的國王 Hiranyakashipu,在位時特別慘忍與貪婪,甚至認為自己是神,要求子民要崇拜他,遵守任何命令。
城市學》揭開東南亞神秘族群的面紗: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峇峇娘惹
你聽過峇峇娘惹族群嗎?他們遍佈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但他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要追朔到明清時期的海外移民潮,他們源於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或廣東省的人來到馬六甲海峽。快來和我們一同探索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吧!
談起東南亞文化,我想許多人會想到潮濕的熱帶雨林氣候、碧海藍天,抑或是充滿辛香料的南洋美食。人們的膚色似乎比較深,嘴裏說著似懂非懂的語言⋯⋯就像熱帶雨林被層層迷霧籠罩,隱約可見,卻複雜得難以看清全貌。
如果我再試圖撥開這層迷霧呢?東南亞文化中的「娘惹文化」,對你來說是否會更陌生?同樣身為亞洲人,但這個文化似乎被隱藏在叢林中的最深處。今天 1% Style 將化身成一把鑰匙,帶你探索這個神秘的族群 —— 峇峇娘惹(Baba Nyonya)。
「峇峇娘惹」如今散居在東南亞各國,你能夠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見到他們的身影。但在經歷數百年後,他們其實已經融入當地社會,除非主動告知,否則單憑膚色或是神情,我們應該無法辨認出他們是否是峇峇娘惹。峇峇娘惹在馬來語中被稱為 Baba Nyonya 或 Peranakan,Peranakan 最早的意思是「在這塊土地出生的孩子」,其中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那他們的根到底源自於哪裡呢?這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際,也就是 15 到 16 世紀,明代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或廣東省的人來到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在這片繁忙的貿易樞紐落腳。他們有的想要透過貿易致富,也有的為了脫離貧困之境。
由於那個時候中國禁止女性出國,因此出國的中國男性會娶當地馬來女子為妻、組成家庭,而在當地誕生的孩子們,就會被稱作「峇峇」和「娘惹」。隨著締結婚姻的人們越來越多,峇峇娘惹的數量倍增,於是在東南亞各地便孕育出不同於中國、也異於馬來族的複合文化—— 娘惹文化。
對我來說,娘惹文化的核心特色是結合了中華文化以及馬來文化,兩種文化交織在一起,不突兀還各有韻味,既保留了各自的色彩與風味,又彼此相互融合,展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與魅力。
先從語言開始吧!峇峇娘惹嘴裡說的不是漢語,也不是馬來語,而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峇峇馬來語」(Baba Malay),即便現在使用這個語言的人越來越少,但我認為它非常有趣,因為參雜了福建話(也稱閩南語)、馬來語以及漢語。因此,說不定會說閩南語的你,多少也聽得懂一點峇峇馬來語呢!
城市學 》一生必去的慶典|狂歡節是擺脫道德?「戴起面具」走入威尼斯面具嘉年華,探索千年水都的秘密
說到威尼斯,有一個舉世聞名的節日「威尼斯面具嘉年華」,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到此朝聖!在參與慶典時,途經每家面具店,除了讚嘆工匠們的手藝外,是否同時好奇,那些面具後的秘密呢?快來一起揭曉它們的故事吧!
節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從小到大,各種活動陪伴我們成長,可能是宗教信仰,又或是習俗,如台灣的農曆春節、中秋節等。文化,造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傳統慶典,節日文化最早始於 3000 年前的古埃及,那便是世上最古老的聞風節,古埃及人會在尼羅河上划著雕刻精美的太陽船,祭司與士兵一同敲鼓唱歌,而法老、大臣、人民們則在一旁共賞美景。現今則演變成,家人團圓與踏青的日子,大家會一同前往公園、海濱、尼羅河,歡慶佳節,並祈求太平祥和。
聊到節日,相信每個人皆有自己的必去清單,也許是歡樂的三月南美洲「巴西嘉年華」,或是日本如同星光璀璨「花火節」,又可能是十一月泰國清邁的「天燈節」,在參加的同時,是否思考過,這些節日究竟是怎麼開始的?時間點?和當地連結又有多深呢?這次讓我們一同走入,世界三大嘉年華「威尼斯面具節 Carnival of Venice 」,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之旅。
二月的威尼斯,正接近冬天尾聲,冰冷的空氣讓人全身發抖,吐氣後一團霧從眼前飛過,瞬間消散。天氣,時而放晴,時而飄著細雨,整座城市宛如在慢慢甦醒,漫步在小巷中,許多穿著歐式古典禮服,配戴面具的人們從旁經過,原來是聞名世界的「威尼斯面具嘉年華」。談到此節,已約有千年之久,然而一開始卻不是面具嘉年華,而是狂歡節,最早可以追朔至 1094 年,總督維塔萊.法利埃授予威尼斯公民在大齋節前慶祝狂歡節的權利,人們可以在這天擺脫道德的約束,盡情吃喝、隱藏身份穿戴口罩,甚至能隨意和鄰居吵架,大家都任意的狂歡。
本週【逍遙看世界】
本次逍遙看世界,帶你一起來體驗 ASUS AirVision M1 智慧眼鏡,以及探討對智慧眼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