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後,台股於4月7日爆發史詩級崩盤,盤中一度狂瀉2086點,終場下跌2065.87點,收在19,232.35點,單日跌幅高達9.7%,不僅失守2萬點整數關卡,更創下台股史上最大單日跌點紀錄,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首當其衝,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全場共有936檔個股跌停,重挫態勢震撼整個亞洲金融圈,對於台股今起是否有望落底?黑石財經執行長温建勳直言:「技術面全面失效,現在任何止跌訊號都不具參考價值。」
美股的表現能為台股止血帶來支撐嗎?
美股方面雖在7日出現劇烈震盪,道瓊工業指數盤中曾暴跌逾1700點,但隨後因市場傳出白宮可能暫停部分關稅,激勵股價一度翻紅,不過該消息最終被白宮否認,導致指數再度回落,終場小跌349點。
雖然那斯達克與費城半導體指數最終收紅,顯示資金仍有逢低承接意願,但震盪幅度之大,也突顯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高度敏感。就短線而言,美股回穩未能對台股形成有效支撐,台灣本地籌碼與信心仍處在極度脆弱狀態。
台股是否已跌到底部?技術與籌碼面還有參考價值嗎?
黑石財經執行長温建勳認為,當前的台股跌勢難以單從技術指標解讀。他指出,從川普2018年發動第一次關稅戰的歷史經驗觀察,市場雖在幾次回調後重拾升勢,但期間的震盪極為劇烈,並伴隨恐慌性拋售。若以新冠疫情期間最大26%跌幅推估,台股若進一步下探,支撐位可能落在15800點區間,然而現階段籌碼與技術面完全失靈,止跌訊號難以判讀,投資人應抱持審慎態度。
投資人現在應該進場還是持續觀望?
面對如此劇烈波動,温建勳提出「二不三要」原則作為應對策略。他建議,第一「不全押」,避免在市場不穩時重倉進場;第二「不槓桿」,以防在下跌過程中爆倉。
三個應該做的是:「逢低加碼」要有策略地分批佈局、「做好避險」可考慮債券或低波動ETF分散風險、「保持耐心」則是面對市場利空的關鍵素質。他指出,現在保留現金或配置債券,反而可能成為更有效的防禦選擇。
台股未來走勢還有哪些變數需要關注?
除了川普關稅政策本身的持續性與範圍外,市場未來還需觀察幾個潛在變數:
第一是各國是否與美國就關稅議題達成協議,若能成功降至10%至15%水準,將有助於市場情緒穩定。
第二是是否出現產地洗白的套利漏洞,尤其中國出口經由印度、越南等地轉運,是否會受到美方進一步打擊。
第三則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寬鬆。若美國出現經濟疲弱、企業投資減速與通膨放緩,可能促使FED降息,有利於風險資產回溫。
哪些產業或企業已受到明顯衝擊?是否會擴大?
面對美國關稅調整,產業層面的反應不一,工業電腦龍頭研華表示,已與美國客戶展開價格轉嫁及物流安排討論,部分產品緊急採取空運方式以避稅。而台灣部分餐飲業者如歇腳亭與八方雲集,由於早在美國建立倉儲與供應鏈體系,影響相對輕微,不過整體來看,若政策持續變動,對中小型企業與出口依賴高的產業仍可能產生結構性壓力。 (相關報導: 散戶成重災戶,這時「抗跌股」會是好選擇嗎?投資大師說話了 | 更多文章 )
什麼情況下才算真正落底?投資人該注意哪些回穩訊號?
鉅亨買基金研究主管羅瑤庭指出,要判斷市場是否真正落底,需出現三個明確訊號:其一是政策明朗化,川普關稅是否擴大還是放寬需明確交代;其二是資金轉向,若主動資金回流股市,且大型ETF出現明顯買盤,是關鍵指標;其三是基本面轉強,例如企業財報持穩、經濟數據回升等。未來幾週的市場動態與國際談判結果,將決定台股是就此築底,還是進一步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