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該給下一代什麼

台灣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與種植氣候和熱帶文化,但在軟實力上卻緩步的前進。圖為愛四路夜市(圖/翻攝自FB/基隆夜市)

川普宣布台灣出口提高關稅,美國正在把多年建立下來的世界貿易秩序轉向。世界經濟體在扭轉的過程中,台灣該怎麼辦?

對台灣來說,美國把台灣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的稅率;甚至將越南、柬埔寨的關稅都超越台灣。對於沒有享亞太貿易協定關稅的台灣,代表未來價格與競爭力標準就齊頭亞太地區國家,那或許是個機會。

其實,川普要打東南亞國家的關稅是要抑制中資;中資過去幾年為了逃避美中貿易戰,把廠移往東南亞、南美洲等製造再輸出,美國人會看不懂嗎?!

疫情那一年2022年統計,半導體業外銷佔台灣GDP13%,從業人口為32萬人;60%左右則是是服務業,從業人口是680萬人。從整體來看,半導體業的提升,確實帶動房市也帶動薪資水平。

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增加3.43%,看起來很美好,但其中多是半導體業貢獻居多。政府以此標準提高勞工所得,逼得傳產也跟進。但這些,是台灣大部分人的經濟現象嗎?

換個角度看,半導體業並不代表台灣大多市場;但台灣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企業轉型上花了大部分資源前進。喊著AI來臨的時代,台灣卻還是在籌備代工的人才。台灣自1970年代開始推動半導體代工,建置竹科、加工出口區。整整50年!還在推~

台灣處在一個海島國家,面對著太平洋的遷移歷史,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與種植氣候和熱帶文化。但,台灣在自己的軟實力上卻緩步的前進。最基本的,自己的文化提出就變成島內人互相對立歧視;不能承認自己的文化,還成了統獨意識;到底,請問北一女國文老師,歷史和根從哪裡來重要嗎?而台灣的統獨為什麼會是議題?

現實是,大家認為這一點都不重要;家長都這樣想,在教育現場的也怎麼想。吵著吵著,就擱置了。大家想的是,如何拼上電機相關領域科系。如何把分數運作到一個樣進到代工的產業。

我很憂心;台灣過去一直擱置找到自己的認同文化,原因是好好看著經濟就好。然而你會發現,青森有蘋果產銷至全世界系統和品質,再回頭帶動日本青森觀光;紐西蘭奇異果國家隊、美國美牛國家隊、澳牛國家隊。台灣光愛文芒果每年就爭玉井和枋山是誰的正統比不停。就別說外銷能有系統化了!

去恆春半島和去高雄六合夜市一樣!全台的老街也是一個樣。台灣要有熱帶的樣子,但我們似乎不是在建立自己的樣子。正確來說,不曉得我們自己的樣子到底是什麼

我帶選手幾十年來,看了每個教練起起伏伏。原因就出在,有些教練為了鞏固菁英選手,導致基層所有的孩子,全都放棄掉。回頭看,根本沒選手可用了!

台灣有很多事可以做;運動收視人口、藝文育成人口⋯等;這些元素造就未來在產業創新上重要的養份,到底我們能有什麼、可以有什麼?爬梳台灣的歷史學到了幾件事;台灣自從有民主以來,這個社會體態就有很多力量在抗衡。每個時代政體都在應付內部消耗

我門短促的用四年檢視一個政績,那就像擠牙膏似的。要有個五十年的產業佈局,那是傻子才會提的政策。 (相關報導: 幕後》美國川普關稅重創台灣 總統、行政院長不見人影的16個小時 更多文章

*作者為教育文化工作者、台語電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