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企業高管和交易員們表示,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想起2007年的那場全球金融危機。」
《紐約時報》
《經濟學人》上個月直言川普的「解放日」將帶來經濟災難,果然在白宮正式宣布「對等關稅」的政策後,美股連續重摔兩天,全球股市也紛紛拉警報。因為清明連假暫時躲過一劫的台灣股市,也在週一開盤後一片慘綠、終場重挫9.7%。《紐約時報》指出,華爾街在上個週末也沒有片刻安寧,因為到處都瀰漫著憤怒、焦慮、沮喪和恐懼。
彷彿金融危機再現
華爾街的投資人與交易員對川普感到憤怒、對市場感到焦慮、對川普團隊聽不進任何建議感到沮喪、對接下來的發展感到恐懼。除了大規模的企業合併與公開募股暫時叫停,銀行也在模擬各種緊急情況,猜測國際貿易戰會讓哪些客戶面臨倒閉風險。銀行家、企業高管和交易員對《紐約時報》表示,目前的景象讓他們彷彿看到2007–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多家華爾街巨頭倒下,上週美股短短兩天就下跌了10%的慘況,也僅次於雷曼兄弟倒閉時引發的拋售潮。
《紐時》指出,這次市場的災情包括石油、銅、黃金、加密貨幣、甚至是美元。銀行告知交易客戶,如果還想借錢進行交易,需要先存入更多的資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風險投資人估計,他的投資組合已經損失了15億美元,這還得是那些交易量低迷的投資能夠順利賣出才有的數字。電子資本的紐約對沖基金經理周冉說,這確實感覺和2008年很像。《紐時》指出,當下的危機跟過去的不同之處在於,政府基本上不會出手救援,尤其川普團隊自己就是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作為金融網路中心的地位也廣受質疑。
美國企業也不好過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連美國企業也不確定要如何應對川普的貿易戰,因為他們一方面擔心川普關稅對經濟的衝擊,一方面又害怕白宮報復而不敢發聲。 美國的企業領導者不確定要在多大程度上改變業務,因為他們也不確定川普能堅持多久。一位匿名的董事長對《金融時報》說,沒人想到那隻會叫的狗,因為大家都怕幫忙說話的人最後中槍。
另一位企業董事會的高階主管則對《金融時報》表示,最好的方法是「天鵝絨手套式的遊說」,也就是私下向川普團隊甚至是深思熟慮的政策顧問(像是財長貝森特)說明,他們的政策可能會因為物價上漲與公司裁員來傷害支持他的核心選民。但沒人知道這麼做是否會奏效,也沒人確定川普的對等關稅究竟會堅持到什麼時候。
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
《紐約時報》將川普的「解放日」比做8年前的「英國脫歐」,鑑於美國的經濟體量以及在全球商業的核心地位,對等關稅的衝擊比起英國脫歐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經濟學家對《紐時》表示,川普的全面性關稅可能只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暫時擾動,但不受限制的自由貿易也確實正在收縮。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其他國家本應聯合促進自由貿易,但現實情況卻是每個國家都只為自己打算。更糟糕的是,「如果考慮到美中之間更廣泛的衝突,經濟和金融關係在美中之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如今正在被打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西蒙·強生(Simon Johnson)研判,歐洲人如果跟中國走得更近、並且把越南的許多商品消化掉,將創造一個巨大的非美國貿易集團。強生說歐洲人如何決斷也非常重要,但他認為歐洲不會樂於看到大量中國商品湧入,這就延伸出一個問題:過剩的出口商品將流向何處?中國領導人又要怎麼解決這個挑戰? (相關報導: 川普堅拒目前與中國進行貿易協議 嗆「解決1兆美元逆差再說」 | 更多文章 )
曾在歐巴馬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哈佛教授傑森·佛曼(Jason Furman)認為,將會有更多國家會繞開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這將是美國作為全球貿易體系中心的轉折點,而世界對自由貿易的認知則不會改變。樂觀主義者預測,川普的關稅將通過雙邊貿易協定或區域貿易協定,繼續加速其他國家的一體化進程,就像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該框架仍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進行重新談判,並與太平洋沿岸的其他大型經濟體達成了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