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如何得出「對等關稅」公式?經濟學家也坦誠看不懂,而且根本不合邏輯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新關稅。(美聯社)

川普宣布的「解放日」關稅引發美國股市狂跌、全球經濟動盪,白宮表示「對等關稅」有公式可依,簡單說根據就是雙邊貨物貿易逆差,而且川普還強調已經幫忙「打了折扣」,才會有現在的「折扣對等關稅」(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但許多經濟學家表示該公式令人困惑、而且根本不合邏輯。

《華爾街日報》指出白宮以兩種主要方式對200多個國家加徵新關稅:包括對大部分國家加徵10%的統一對等關稅,對少數國家根據基本公式加徵額外關稅。所謂公式的計算方法是用去年某國對美國進口商品的貿易差額,除以美國從該國進口的貨物價值。川普據此要求其他國家取消貿易壁壘,大量購買美國商品。

不過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 Mercatus Center研究員David Beckworth表示,看這個關稅公式「就像看了一場電影,最後你想的是『就這樣?』」。Beckworth表示,該公司的問題在於沒有算進服務貿易,比方說美國向外國輸出的技術和教育。與貨物貿易不同,美國幾十年來在服務貿易方面都大體保持順差,華府智庫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更說,貨物貿易逆差也是健康貿易的正常特徵,並不代表出了什麼問題。

比方說,一個窮國可以對美國出口咖啡,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可能買不起美國生產的商品,例如波音客機或者是特斯拉的電動車。但自己沒有生產什麼咖啡的美國不需要減少進口窮國的咖啡,也沒有必要迫使這些窮國從美國進口什麼高端產品。問題是,美國對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咖啡出口國都加徵了對等關稅。

另外一個讓經濟學家搞不懂的點,則是白宮對其他國家所指控的對美課徵關稅,似乎與事實不符。比方說,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的總體關稅稅率為23%,但川普手裡的圖表卻說中國的關稅和貿易壁壘為67%,白宮也據此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34%的對等關稅,而且這還得加上美國過去已經對中國實施的舊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在官網引用多篇論文解釋,這個稅率是「對等和公平」的稅率,因為對等關稅能將美國與特定國家之間的貿易逆差下降至零。不過當《華爾街日報》聯繫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所引用的論文作者時,他們也對白宮的計算結果提出質疑,甚至根本不認同「關稅可以將貿易逆差下降至零」的基本前提。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經濟學家保烏·普約拉斯(Pau Pujolas)就認為,關稅對減少貿易逆差通常沒什麼用。因為關稅可能帶來複雜的後果,即便關稅確實拉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但如果出口國的經濟因爲關稅而受到打擊,該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可能會再次壓低。普約拉斯表示:「關稅的作用只是讓鄰國變得窮困,確保你能以更低的價格進口商品。」

另一位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引用的經濟學家、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索德伯里(Anson Soderbery)則說,他的研究「完全是為了反駁」美國政府提出的論點。索德伯裡的研究確實發現,某些情況關稅的好處可能超過代價,但關鍵是要仔細計算哪些關稅「利大於弊」,而不是對所有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都一視同仁、全都大規模加徵新關稅。索德伯里反對將消除貿易逆差當成關稅目標,因為進口有時候也是好事,因為美國的勞工這才有時間專注更有價值的工作,「難道我們想用我們的高科技、高技能勞動服務行業來換取生產鱷梨嗎?」 (相關報導: 反川浪潮:《華爾街日報》最新民調,美國民眾不滿川普的經濟治理表現 更多文章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沒有立即回覆《華爾街日報》的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