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年前全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來,日股持續上漲,近幾年表現亮眼,突破35年來的新高。不僅有「股神」巴菲特大舉投資日股,日本證券交易所也積極推動金融改革轉型。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聯手八大商社推動產業升級,這一切似乎都在宣告:日本正在迎來全新契機。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投資人對日股保持懷疑,認為日本缺乏成長動能、企業創新力不足,企業競爭力僅建立在日圓貶值的優勢上。一旦日圓升值,這些企業的競爭力恐將消失。然而日股的漲勢真的是匯率紅利所致,還是另有其因?日本企業的轉型,又是否真正走向成功?這不得不提到日本運動品牌 ASICS 的轉型故事。
橫空出世又摔入谷底:ASICS興衰與重生
ASICS(亞瑟士)創立於 1949 年,當年 NIKE 創辦人 Phil Knight 曾經想積極爭取 ASICS 的美國跑鞋的銷售代理,但是因未獲日方的首肯,Phil 不得已才創業,才有 NIKE 這個品牌,足見當時 ASICS 跑鞋的實力有多強。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當初想代理的小老弟創造的公司,卻無情碾壓這個曾經的老大哥。2015 年營收達 4284 億日圓的高峰後,ASICS 開始出現一連串錯誤決策,尤其是錯過了加入碳板的高階厚底跑鞋的風潮,導致股價與獲利同步下滑。2020 年,公司虧損 39 億日圓,股價從 900 跌至 180,跌幅高達 80%。
2021 年箱根驛傳比賽(日本每年年初最重要的跑步接力比賽,由關西的大學組隊參加,跑者大多之後會被企業圈選,加入實業團繼續訓練),210 位跑者(即使是 ASICS 贊助的跑者)無一人穿著 ASICS,與此相反的則是 NIKE,有 201 個跑者選擇穿它馳騁賽場,這使得 ASICS 品牌形象重創。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老品牌可能就此消沉,但殊不知短短數年間,ASICS 完成了驚人反轉——2025 年箱根驛傳市占率回升至 25%,股價五年內上漲 12 倍,成為運動品牌中的黑馬。
亞瑟士谷底翻身股價大漲8倍,為所有運動品牌之冠。(圖/基金事)
從谷底翻身 帶領ASICS逆轉的關鍵人物是「他」
ASICS 的逆轉關鍵在於 2020 年上任的新社長——廣田康人。然而,他並非 ASICS 舊部,而是來自三菱商事的空降部隊。擔任顧問期間就積極建言,最終在公司虧損、原社長引咎辭職後接任。
那廣田社長到底做了甚麼導致公司翻身?說穿了就三件事
1. 集中力量辦大事2. 把錢花在刀口上3. 兼顧國際化與在地化
這三件事情「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一,公司發展了七十幾年,枝繁葉茂,裁員很容易引發部門反彈,很多人都曾經有汗馬功勞,憑什麼聽你的。
空降新社長如何找到可用之才?
那麼他究竟做了什麼帶領ASICS轉型成功?首先,他先成立一個新的小部門 C-Project,這個部門都是抽調各部門的人手成立的,不另外招聘,這麼做就是為了先找到誰是「可以用的自己人」。這也讓他搞清楚公司有的各種資產,包含專利、簽約運動員、銷售通路等等。在這個階段有了基礎班底,也搞清楚ASICS 主要的專利都在跑鞋上,以及導致公司虧損的各種問題後,下一步就是「立威」!
NIKE以成績收服跑者
ASICS 之所以衰退就是核心業務跑鞋競爭力下滑,而主要的原因在於競爭對手成長。NIKE 2017 年發明厚底碳纖維板跑鞋,實驗證明可以讓跑者節省 4% 的能量耗損,這使得許多運動員都開始加入 NIKE 陣營,因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運動表現更好,所以在 2021 年的箱根驛傳上獲得 96% 的市占率,股價也創了歷史的巔峰。
同一期間,ASICS 還停留在「薄底適合長距離」的思維,根本沒想到碳版厚底鞋。想獲得更好成績的跑者只好向現實低頭,轉身套上「米國」的超級跑鞋!這在日本民族性這麼重的國家中可以說是奇恥大辱,所以相關業務負責人完全沒有底氣反駁新社長的要求。
核心業務衰退:看見問題 解決問題
因此公司加班加底的趕工,在 1 月箱根驛傳比賽完後,ASICS 在 3 月就推出兼具輕量與高彈力的厚底跑步鞋METASPEED,並花大錢請一些在箱根驛傳穿著 NIKE 表現不錯的跑者代言,讓他們穿上 METASPEED 並且參加接下來的馬拉松比賽。一旦有跑者穿著 ASICS 新鞋比賽的成績打破他之前穿 NIKE 跑鞋的紀錄後,ASICS 就依此為噱頭大肆廣告宣傳。也就是說,過去 ASICS 的營銷策略是「請第一名代言」現在則是「讓代言者成為第一名」,而這樣的方式也讓ASICS 在田徑界重新獲得關注。
強化核心業務的同時,社長的底氣和班底也建立完成,開始進行「裁員」。廣田康人開始針對品牌產品種類雜亂的現象,進行縮編裁員。例如 ASICS 本來是日本學生運動服指定品牌,當初 ASICS 花費了巨大的力氣打入這個市場,但廣田認為學生服沒什麼利潤,且學生上大學、出社會後並不會因為高中運動服是什麼品牌而有品牌忠誠度,更高的可能是產生叛逆心理,不打算購買。至於泳裝,廣田在整理專利的時候發現 ASICS 並沒有相關的專利積累,當初應該也只是什麼都想做而開的產品線,因此也就直接砍掉了。
除此之外,廣田還砍了很多生產線與產品部門,把火力集中到專利累積最多以及品牌推廣宣傳最主要的「跑鞋」與其後「潮流子品牌-Onitsuka Tiger鬼塚虎)」上。
落實在地化思維 銷售地即設廠
大家不要覺得這很簡單,舉個例子吧,如果有中國朋友可能都會發現,他們會覺得 WeChat 超級方便,通訊都會在上面,社交媒體,轉帳支付,看新聞也都在上面。但在台灣,我們通訊可能用LINE,社交可能用FB,支付可能用 Apple Pay,看新聞可能到新聞網站。而在美國,通訊可能用WhatsApp…這些差異都是符合當地人習慣的表現,不是說你用的習慣別人就會習慣,日本人喜歡美國人、歐洲人、中國人就也會喜歡。ASCIS 直接在地化生產設計製造,不僅可以更貼近消費者,而且可以獲得當地民眾更多的支持信賴。通過這樣的方式,ASICS 過去 5 年獲利營收大幅成長,在各大通路中都榮獲第一名。
2022 年 ASICS 營收就超過 2015 年高峰達到 4846 億日幣,之後幾年更是年年成長。2024 年營收已經高達 6,785 億,而且成長的不光營收,還有「獲利」,2024 年 ASICS ROE 達到 29.1%,預估 2025 年將達 33.3%,2026 年甚至上看 36.8%。
日本企業的變革 不再故步自封
不少人認為 ASICS 是特例,但基金事認為其背後體現的是整體日本企業體質的變化。日本並非沒有國際觀與大局觀的國家,他們半個世紀前各種產品曾經銷售世界,也曾讓國際插旗投資,很可能是廣場協議後他們知道保持低調的重要性。加上這們多年過去了,保守民族性再起加上語言隔閡,這些好的技術只在國內,好的管理經驗只用在國內,且日本企業也很排斥外資入股,就是封閉在自己的小王國中,但這樣的情況自從 2020 年後開始轉變。
ASICS股價表現
想比較不同企業股價的漲幅需要都換成同一種幣別,而 ASICS 股價以美元來計算,過去 5 年上漲了 8.6 倍!不僅甩開所有運動品牌好幾條街,就算相比 AI 相關股票或是美股 7 巨頭也不惶多讓!這個數字有多誇張?看下表比較就可以知道!
品牌 | 過去 5 年原幣漲幅 | 過去 5 年美元計價漲幅 |
ASICS | 1,217% | 863.68% |
美津濃 | 313.00% | 222.13% |
LULULEMON | 77.38% | 77.38% |
ADIDAS | 6.29% | 6.07% |
NIKE | -19% | -19.00% |
Under Armour | -30% | -30.00% |
品牌 | 過去 5 年原幣漲幅 | 過去 5 年美元計價漲幅 |
NVIDIA | 1821.04% | 1821.04% |
ASICS | 1217.00% | 863.68% |
TESLA | 711.87% | 711.87% |
META | 294.44% | 294.44% |
蘋果 | 256.36% | 256.36% |
Google | 206.00% | 206.00% |
微軟 | 162.58% | 162.58% |
亞馬遜 | 113.90% | 113.90% |
資料來源:基金事整理(統計時間:2025/3/24)
自從 2020 年全球 QE 國際資金氾濫,許多國際資金開始湧入日股,日本企業接受外資的同時金融體系也順勢改革。而 2025 年對日本企業來說又是一個很好的契機,AI 使得語言溝通的隔閡下降,中美對抗升級,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增溫,美國有意想扶持日本,對抗甚至取代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綜上所述,未來的日本許多優秀的專利、管理技術、人才儲備都有機會接軌全球!
除此之外,八大商社聯手投入半導體、能源等各項重大產業也有機會使得日本企業進一步產業升級,這很可能會使得日股整體的本益比大幅上升!未來或可享有與國際巨頭同等的估值與評價。
例如,目前 ASICS 本益比為 38 倍,NIKE 本益比只有 20 倍,但日經 225 指數本益比是 18.9,標普 500 指數本益比高達 28.23。試想一下,若日本企業潛力爆發,成長力都恢復高速,整體本益比是否有機會翻一翻?這也許正是巴菲特選擇減碼美股、加碼日本股市的背後邏輯。
「基金事」基金及ETF投資的神隊友
「基金事」是由前貝萊德亞洲區業務主管 / 前瑞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凌雲所創辦,提供投資人免費的基金與ETF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