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港口交易再添變數:中國政府發動輿論戰

2025年2月21日>貨櫃堆放在一艘經過巴拿馬運河可可利船閘(Panama Canal's Cocoli)的貨船上。(AP)

原定於4月2日簽約的長江和記向貝萊德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的交易,再添變数,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該交易不會如期發生,但并未取消。

整個3月該事件快速醖釀為中美之間的博弈焦點——3月4日,特朗普再國會演講稱,美國要重新收回巴拿馬,而且一家美國公司已經拿下運河兩個港口;當天深夜,長江和記宣佈將旗下43個港口出售給貝萊德牽頭的財團;13日開始,《大公報》連續發文批評此舉「會背上歷史罵名」;18日,特首李家超表示交易必須符合法規要求。

該交易經歷第一輪衝擊,此後的兩個個插曲是:

路透社和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稱,中國國務院國資委3月20日向央企發出內部通知,暫停與長江和記、長實集團、盈科拓展等李氏關聯企業的新合作審批。

23日,李嘉誠次子、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這期間,盈科拓展發言人向媒體表示,李澤楷此行「與長江和記運營事務無任何關聯」,並且早在2000年李澤楷主動辭去和記黃埔副主席和執行董事職位后「雙方2000年後從來沒有參與對方任何的業務決策」。

但該交易似乎未受影響,26日彭博社報道稱,交易未受干擾,仍按原定時間表在4月2日前簽署協議。

正當各方等待4月2日塵埃落定之時,上週五(28日)中國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稱,「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這意味著,中國當局從此前的輿論戰,改為直接下場。

同一天(28日),路透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長江和記將不會按原計劃在下周(即4月2日)簽署協議,向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其在巴拿馬運河附近的兩個港口業務。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以事態敏感性為由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僅表示由於「明顯的原因」最終文件將無法按期簽署。該人士補充說,這一進展並不意味著交易終止,且4月2日並非硬性截止日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週五被問及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查時回應:「我們注意到中方的表態。中國共產黨對此次可能削弱其在巴拿馬運河區域控制力的收購表示不滿,並不令人意外。」

布魯斯補充道,「我們也很高興看到美國投資者收購巴拿馬港口公司的控股權,該公司擁有並經營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巴爾港。」

長江和記股價自3月13日(首次遭官媒批評當日)收盤價至本週一(4月1日)盤中最低點43.05港元,累計下跌12.9%,市值蒸發243億港元。

咨詢公司Quiddity Advisors分析師布倫哈賽特(David Blennerhassett)認為,這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交易,可能需要2025年的大部分時間才能完成。隨著交易細節和監管部門的批准與否,股價將出現波動。 (相關報導: 「唯有和平,台灣才有民主!」龍應台《紐時》客座評論:台灣應立即展開全國對話,思辨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 更多文章

中國政府為何有能力叫停海外交易?

國浩律師事務所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反壟斷審查,已經從過去的「屬地原則」逐漸過渡到「效果主義」,一項交易即使沒有發生在某一國領域內,但是可能對該國的競爭產生影響,則該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也可以對該項交易進行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