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1)日公布上周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高雄市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個案分別是3月20日確診之2個月大女嬰母親及外曾祖母,其中又以外曾祖母早在今年(2025)1月起就有咳嗽症狀最早,因此初步判斷該起家庭群聚感染源,很有可能就是外曾祖母。
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表示,該起百日咳家庭群聚的指標個案,為2個月大的女嬰,3月初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因症狀未改善且伴隨流鼻水、嘔吐、食慾降低及哮喘等症狀,經過6次就醫均未改善,醫師懷疑為百日咳收治住院,經通報採檢確診為百日咳。經妥善治療後,日前女嬰已康復出院。
女嬰確診後,疾管署針對同住7名家人進行疫調,發現女嬰的母親及外曾祖母,比女嬰更早就有久咳不癒的症狀,經通報採檢後於上周確診為百日咳,其餘5名家人經評估後則進行預防性投藥。據指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共累計11例百日咳案例,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內含高雄市及桃園市各1例群聚案例,以及1例新北市的散發性案例。
李宗翰說,百日咳潛伏期約5到21天,最主要的症狀就是2周以上的咳嗽。由於百日咳主要侵襲的對象是5歲以下的幼兒,故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式,就是於嬰幼兒年滿2、4、6、18個月齡,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5合1公費疫苗。另疾管署也建議孕婦自費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以保護2個月齡以下還來不及接種疫苗的嬰兒。
國際疫情嚴峻 疾管署:出國民眾可考慮自費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際百日咳疫情也相當嚴峻,日本今年迄今已累計超過3500例,為2018年以來同期最高;中國今年1到2月報告9900多例,較去年同期為低,去(2024)全年報告達49萬餘例,是2023年的14倍,並於5月達疫情高峰;越南近期於東南部多地區持續報告病例並發生死亡案例,去年報告1000餘例,較2023增加21倍以上;韓國今年報告已逾3500例,為去年冬季疫情延續迄今,近期已趨緩,單週不超過100例,去年累計4萬7000例,於7月達高峰,單月報告逾1萬病例;美國今年迄今報告6600餘例,該國去年報告3.5萬例,為2023年的5倍。 (相關報導: 壓力大!18歲女熬夜嗜甜白帶多 中醫「去濕養生之道」解困擾 | 更多文章 )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各國百日咳疫情如此嚴峻,跟疫後各國人民紛紛報復性旅遊;以及疫情期間,很多國家的公費疫苗接種期程都被打亂有關。相形之下,台灣的百日咳群體保護力與各國相較已算是好的。提醒近期有出國計畫的國人,可參考上述國際百日咳疫情,考慮出發前到醫療院所自費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