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000人本籍在皇居?這不是都市傳說,而是真實的日本現象
你知道嗎?在日本,有超過3,000人將自己的本籍地設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1番——也就是皇居所在地。這些人並不是皇族,也不是官員,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民眾。
為什麼有人要把戶籍設在皇居?這背後其實與日本特有的「戶籍制度」與「本籍自由選擇權」有關。
本籍不是住址:日本戶籍制度的關鍵特色
在日本,每個人都有兩個地址概念:本籍與住民票地址。
本籍(戶籍地):是戶籍登記的所在地,可自由選擇,不需與實際居住地相符。
住民票地址:是真正的居住地,與稅務、健保、投票等日常行政相關。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可以把戶籍設在皇居、迪士尼、甲子園球場等奇特地點,因為本籍只是象徵性的登記,不影響實際生活。
2024年修法,加速「本籍遷移潮」
2024年日本《戶籍法》修法後,民眾可在全國任何市區町村役所申請戶籍謄本,不再侷限於本籍地辦理,大大降低了「遠距本籍設置」的門檻。
因此,包括皇居、東京車站、札幌時計台、大阪城、阪神甲子園、東京迪士尼等成為熱門「象徵性本籍」地點,掀起一波「本籍自由化」潮流。
皇居本籍爆紅,千代田區役所快被申請淹沒
根據統計,目前設籍在千代田區的「虛擬居民」已突破21萬人,遠高於當地實際人口(約6.8萬人)。千代田區役所表示,近年接獲大量詢問與申請,戶政人員業務量暴增,連皇居的地理資訊都常被誤解:「皇居是不是1番1號?」
這股現象也引發對制度負荷與資源分配的討論。
外國人長期住在日本,有本籍嗎?
沒有。外國人在日本並不擁有「戶籍」,也不會有「本籍地」。他們的身分由以下系統管理:
在留卡:記錄國籍、居留資格與期限。
住民票:與日本人相同,記錄實際居住地址,是行政依據。
即使與日本人結婚,也只會在對方戶籍中註記,不會正式加入日本戶籍或取得本籍。
台灣與日本的戶籍制度差異一次看懂
在台灣,戶籍地通常與實際居住地一致,具備法律與行政上的實質功能。像是健保單位、學籍劃分、選舉權等,都與戶籍所在地密切相關。民眾若搬家,往往需要遷移戶籍,否則可能影響權益。
相較之下,日本的戶籍制度與實際住址分離。日本人除了戶籍(本籍)之外,還需登記「住民票」,住民票所記載的地址才是稅務、健保、行政聯絡等事務的依據。日本人搬家時,只需更新住民票地址即可,無須變更本籍地。
而且,日本法律允許民眾自由選擇本籍地,這導致許多人會將本籍設在象徵性地點,例如皇居、東京迪士尼、大阪城等,作為個人風格或紀念象徵。
為什麼日本還保留本籍制度?實用還是情感象徵?
本籍制度源自明治時代,是為了記錄家族血統與身分認定。但隨著社會現代化與人口流動頻繁,本籍的實用價值越來越低,有專家呼籲應取消或改制;但也有學者認為本籍具有文化與歷史價值,是「家庭記憶的容器」。 (相關報導: 台人在日戶籍終於不是「中國」!謝長廷憶8年來幕後秘辛:不必再含淚照辦 | 更多文章 )
把戶籍設在皇居,既不犯法,也不會帶來任何特權,但卻是一種個人選擇與文化趣味的展現。日本社會在高度制度化的同時,仍保有某些「個人風格」的空間,讓身份登記不只是冷冰冰的資料,也可能是某種象徵與認同的投射。日文版:日本の3000人が皇居に戸籍を置いている!日本の戸籍制度はどのように機能しているのか?日台の違いを一目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