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到底出賣了誰的利益?

長和實業出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引發北京的強烈關注。(美聯社)

香港首富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引發北京的強烈關注,隨即大陸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介入調查此事,作出的裁決是暫緩或者暫停大陸國企與李嘉誠公司的合作,以此作出反擊。

不過,李嘉誠出售項目的接手公司,美國貝萊德集團卻如影子般出現在大陸多個涉及社會民生專案的公司股份名單之中,像一些大陸知名企業中的京東、快手、中興、聯想、美團、中國工商銀行、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李寧等,都有貝萊德的身影。「中國體操天王」品牌李寧,目前有4.43%股權在貝萊德手中;聯想集團第4大股東是貝萊德,持股5.08%;美團的第2大股東是貝萊德,持股5.36%;中國平安的第3大股東是貝萊德,持股2.8%。

北京的震怒與美國國務院的簡單回應,暗示了這場交易成為川普政府在中美關稅戰中又一「隱形籌碼」,如果這場交易只是一樁簡單「買賣」並不會出現一個國家機器與另外一個國家機器間的爭奪。

不少大陸民族主義者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李嘉誠的行為是典型「賣國行為」即「配合川普政府進一步打壓中國經濟的發展」。似乎,輿論的洶湧也間接性將市場行為作出了一些干預,長江和記也在宣布出售的幾天後暫緩這一「交易」。李嘉誠也看到一點,在川普對大陸徵收高額關稅的事實之後,不想將自己的產業陷入一場政治漩渦之中,在川普第一執政期結束後,李家也明白一點,未來中美關係會變得越來撲朔迷離,加緊處理在大陸資產則成為上上計。

白手起家的香港富豪李嘉誠(美聯社)
香港富豪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引發北京的強烈關注。(美聯社)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曾經出身於香港並在本土和大陸發展的長和集團,在大陸改革開放中也撈取了不少好處,就像香港建制派媒體《大公報》的評論那樣「在商言商,到底言的誰商?」北京不願意看到也不願意接受一個曾經在自己眼前賺取利益的商人就這樣拱手讓給自己的政治假想敵「美國」,而李嘉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從幕後徹底走向台前。

這就造成一個錯覺如果李嘉誠還在大陸持有資產,恐怕以過往北京的方式則會直接將相關產業予以處罰,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可以處理的資產,所以對待李嘉誠的措施只有將業務合作作為懲罰依據。在現實中,李家父子早已入籍加拿大,美國國務院在此事後簡單的回應到「並不意外」則是將北京陷於了一個精心布置好的「圈套」之中,這背後有沒有川普智囊團隊的授意則不為人知。

反觀李嘉誠,曾經出售大陸資產則在一些大陸民企中引發不小的反響,這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風向轉變的信號」,隨即西方輿論界將「打壓中國民企和政治風暴巧妙地結合起來」給資本市場蒙上一層陰影。

受到調查的親中美企急於借「港口」獻美政府

在2023年貝萊德曾應向被美國政府制裁的中企暗中投資而遭到美國會調查,雖然這項調查是在拜登政府時期,但是縱觀川普第二任期上台後,全面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後,一些美國企業則是改變原有的態度,轉而向美國政府「示好」,雖然川普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但是未必能夠在處理政治與資本的關係上變得微妙微肖。

看似長和集團將自己從中美亂局中「剝離出來」但是對於華府能否接受其「用意」還要看北京的臉色。

川普政府在去年的競選活動中,已經明確的指出了未來中美兩國的利益交鋒則是由那些企業進行角逐,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在近期高調召開外企座談會,一方面給外界展現中國的投資環境如何,另外一點也要向川普表達出,美國並不是真正的去對待「自己的企業」,但是中國的做法未必能夠一時讓這些外企全盤接受。

2022年9月,北京街頭的餐飲外送「美團外賣」。(美聯社)
「美團外賣」的第2大股東是貝萊德,持股5.36%。(美聯社)

黃台之癢,李家摘瓜?

曾經的李嘉誠對於中國大陸的投資十分看重,但是後來李嘉誠明白一點如果自己與中國政治關係的疏遠則會帶來一些難以估量的危險,從商要學會「懂政治」這在李嘉誠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至此,北京也看到一個處心積慮但是又十分精明的商人在與自己的敵人作最後的聯誼。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