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不斷的星宇航空剛在3月11日董事會上通過 2024年財報,寫下全年營收355.47億元、年增 58.18%,EPS0.53元的成績。董事會同時通過虧損撥補案暨不發放股利,將2024年底的77.3億元累積虧損全數彌補完畢。
星宇改善財報,投資人理當額手稱慶,然而星宇獲利能力遠遜於同業,為打消虧損更是無法發放股利,導致股市普遍看壞星宇,持續低迷的交易量也不見活絡。
喜憂參半的財報消息出爐後,星宇發揮擅長公關本色,以「K董笑開懷!星宇航空連續2年賺翻」作為宣傳。孰料3月14日竟爆出星宇JX789班機3月3日在菲律賓克拉克差點墜機,重創星宇的品牌形象。
飛安事故震驚旅客,公關操作難掩問題
3月3日的JX789班機險釀墜機空難,核心因素是班機在菲律賓克拉克機場降落時,機師為了手動修正過高的飛行高度,發生一連串人為操作事故,最後機師決定重飛時,忘記自動駕駛已關閉,導致機頭俯衝數秒直至近地防撞系統響起才驚覺出事。
萬幸沒有發生傷亡,星宇航空也報喜不報憂,直到3月14日有前機師爆料此事,媒體核實後跟進報導才為大眾所知。然而,多家友善星宇的媒體一度以「K董震怒」下標,似乎試圖透過張國煒正面形象操作來轉移輿論注意力,但實際效果有限。
隨後越多事件細節曝光,顯示出星宇的飛行訓練與調度能力問題重重,可能不是單一事件。原本星宇就因為班機延誤與重落地事件頻傳,被同業戲稱為「飛行訓練學校」,此次JX789在菲律賓險象環生,就連一般消費者也注意到星宇整體管理可能出現了問題。
躁進擴張人力失衡,飛行安全亮黃燈
業界人士觀察,星宇的運籌管理存在結構性的問題。由於疫情耽擱了 3 年時間,星宇迫切希望迅速拓展市場、擴大營收,但是機隊不足導致調度困難,一點機械故障就可能導致班機延誤的連鎖效應。
為了彌補這一劣勢,星宇拼命籌措資金以承租或購買新機,並規劃了極具野心的機隊擴編計畫,預計在2029年要達到53架飛機。相比長榮航空自1991年開航,到2001年機隊達到36架,星宇開航10年達到53 架的計畫誠可謂「躁進」式的擴張。

長榮是在成立不久的1990年代中期,因為接連併購多家航空公司,從而穩健擴編機隊。後續長榮為了穩定培訓機師,還在美國加州沙加緬度 Mather 機場成立長榮航空飛行學院。
機師培訓困難度很高,行業人力供不應求,即使以長榮的規模,每年招募機師也不過數十人,至今全公司約1500名機師。星宇要滿足機隊擴編需求,機師的訓練與調度極為吃緊,這是星宇飛行風險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
為了追趕長榮、華航,星宇雖然在成立初期向各家航空大量挖角機師,但因機隊擴張速度過快,星宇不得不加快副機師升遷的速度,導致飛行經驗尚淺的機組人員快速上位,進一步增加飛行風險。
此外,星宇被民航局認證為多次發生重落地事故,這類事故通常反映飛行員的操控能力仍有待加強,也讓外界對其安全性產生疑慮。 (相關報導: 星宇航空機師1重大失誤,「機頭俯衝」讓張國煒震怒!公司證實這2人已經走了 | 更多文章 )
航空事故頻傳,飛安重回大眾焦點
近二十年來,由於各國逐漸開放天空,跨國旅遊越發興盛,即使中間因為疫情中斷,旅客對飛行體驗的渴求反而更加強烈,也讓競爭激烈的航空業者更重視機艙設計、餐飲服務與個人化體驗,而這正是主打「精品航空」定位的星宇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