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2025年川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後,可能推動的一場「新雅爾達協議」世紀大交易。文章假設,隨著俄烏戰爭陷入僵局、美中地緣博弈持續消耗,以及中東局勢動盪不安,川普將嘗試與普京和習近平達成一項全面的戰略協議,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建立新的國際秩序。
在歐洲,透過承認俄羅斯對部分烏克蘭領土的控制權,換取俄烏戰爭的結束;在亞太,美中將就南海主權爭議和台灣問題達成妥協;在中東,三方將合作推動伊朗放棄核武計劃,擴大亞伯拉罕協議,確保以色列安全。這場大交易將為各方帶來明確的戰略利益,但同時也面臨來自美國國內政治、盟友關係以及協議執行等多重挑戰。但若最終達成,其影響將深遠左右未來數十年的世界格局,成為繼1945年雅爾達會議後,又一次劃時代的國際秩序重構,為21世紀帶來相對穩定與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宣誓就職,隨即將外交重心放在全力推動俄烏戰爭停火。他試圖以自己獨特且高壓的交易風格,快速終結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藉此再次展現其外交實力。
川普一方面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採取極限施壓,要求基輔當局接受美俄早已談妥的停火條件;另一方面,作為對美國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對烏克蘭軍事與經濟援助的補償,他要求烏國必須與美國簽訂高達5千億美元的礦產開發協議,以此作為換取和平的條件之一。同時,他也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釋出善意,透露出美國將帶頭引導北約及西方盟國,逐步解除對俄羅斯的部分制裁。
2025年2月28日,美國副總統范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爭辯。(美聯社)
這一連串動作,引發北約盟國、英國、法國等主要歐洲國家的嚴厲批評與質疑。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川普再次以其「交易式外交」,粗暴介入國際政治和外交戰略議題,忽視國際規範與盟邦利益,並指責其外交風格依然「蠻幹」與「缺乏戰略考量」。
然而,這些質疑聲浪忽視了川普在外交領域,具備透過交易手段,促成突破性外交成果的能力。他在首任期間,於2020年,確實促成中東地區國家之間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成功實現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摩洛哥和蘇丹的外交正常化,這項外交成就被視為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中東歷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突破。
如今,重返白宮的川普,已不再是當年的政治素人,而是一位具備經驗的「老資格政治家」。他的行動與決策力,為國際局勢變遷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除了有迅速結束俄烏戰爭的能力外,2025年的川普,更有可能達成一項「世紀大交易」。
一、歷史對照與新秩序需求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與蘇聯領袖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達舉行了一場歷史性會議,並達成了「雅爾達協議」(Yalta Agreement)。這項協議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秩序,同時劃分了東西方強權之間的勢力範圍。
三巨頭確定,在歐洲,美英法西方陣營,控制西歐與西德;而蘇聯的勢力範圍,可以控制東德,以及以波蘭為核心的東歐地區,涵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使戰後歐洲形成東西方兩大陣營。
為換取蘇聯承諾參加對日作戰,美英蘇三國在會議中達成秘密協議,劃定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根蘇聯獲得庫頁島南部及千島群島的主權,外蒙古地位獲得正式承認,徹底脫離中國。同時,蘇聯在中國東北地區獲得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旅順港和大連港的使用權與駐軍權。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於1952年收回了南滿鐵路的經營權,1955年收回了旅順港和大連港的主權,結束了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權地位。
然而,由於當時部分地區的勢力範圍未能明確劃分,埋下了後續衝突的隱患。朝鮮半島的分界模糊,最終導致1950年爆發韓戰,至今南北韓依然處於對峙狀態。中東地區則因以色列建國問題未獲清晰界定,延續至今70年來,阿以衝突與地區戰爭層出不窮。
此外,舊有的國際秩序和勢力範圍也面臨新的調整需求。蘇聯解體後,美歐與俄羅斯之間,在歐洲的勢力範圍不再適用舊有架構來界定,導致烏克蘭危機與東歐安全格局動盪不安。而隨著中國2000年以後的快速崛起,亞太地區也引發了美中兩國之間,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區域的勢力摩擦,與對抗衝突升級。
時至2025年,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三國,都面臨著共同的戰略需求——建立一個全新的國際秩序,以及更為明確的各自勢力範圍劃分機制。這不僅關係到全球權力格局的重塑,也將決定21世紀未來數十年的世界穩定與和平走向。
二、美中俄達成「新雅爾達協議」現實基礎
進入2025年,俄烏戰爭已經陷入嚴重的僵局,雙方損失慘重,卻未能取得決定性突破。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美國,原本計劃與川普總統簽署價值5千億美元的礦產開發協議,並協調烏俄停火方案。
然而,這次會談不歡而散,川普總統直接批評澤連斯基「沒有準備好接受和平」,並警告他「正將全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副總統J.D.范斯則直言烏克蘭不知感激,只想延續戰爭。隨後,川普取消了美烏聯合記者會,並宣布暫停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與情報共享。3月9日,川普進一步表示,即使美國全力支持,烏克蘭也難以在戰爭中取勝。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川普推動的停戰行動表達積極回應。2025年2月12日,普京與川普通過電話,同意啟動談判以結束俄烏戰爭。隨後,2月18日,美俄雙方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舉行高層會談,進一步討論停火細節。普京的態度顯示,他樂於在川普主導下,盡快結束戰爭。確保既有「戰果」,減輕國際制裁壓力,恢復俄羅斯經濟與國際地位。
美俄兩國外長聚集沙烏地阿拉伯商討俄烏戰爭未來。(美聯社)
此外,自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中在亞太的博弈愈發激烈。川普、拜登政府相繼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並以菲律賓為代理人積極介入南海爭端,但至今雙方均未獲實質利益,只不斷增加對抗成本與地區軍事緊張。
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川普,或許都希望通過一場「各取所需」的戰略交易,為雙方換取喘息與穩定的機會。
無論川普放棄烏克蘭、促成令歐盟不安的停戰交易,還是對中國採取緩和態度、調整亞太地緣政治與科技戰略,都勢必引發美國國內民主黨與歐洲盟國的強烈反對。然而,他擁有一個應對外部壓力的強有力籌碼——為以色列帶來真正長久的安全與和平。
自2023年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中東局勢急劇惡化,以色列與伊朗及其代理人衝突升級,國家安全面臨重大威脅。伊朗核問題也始終是中東和平的主要障礙。若川普能透過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利用兩國對伊朗及中東國家的影響力,有可能一舉解決以色列的安全難題,推動中東穩定。
如果能在以色列和中東和平穩定問題上,取得他人數十年無法達成的外交突破,這樣巨大的「交易收穫」,將使川普得以平衡外界,對他在歐洲促使俄烏停戰,以及亞太戰略妥協與調整所引發的所有質疑。同時,促成歐洲、亞太與中東三大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連鎖交易,使「新雅爾達協議」成為一場合理且具有說服力,美國再一次主導國際大變局,被世界稱職的創舉。
當然可以!這裡是完整整合後的版本,按照你的要求進行調整與優化,內容清晰、結構完整,突出了三大區域的核心交易內容與戰略邏輯。
三、「新雅爾達協議」世紀大交易核心內容
如果「新雅爾達協議」最終能夠達成,將圍繞歐洲、亞太與中東三大戰略區域,完成一場世紀性的勢力範圍重新劃分與戰略妥協。這場大交易將奠定未來數十年的國際秩序,實現美、俄、中三強在全球的戰略再平衡。
首先,歐洲方面,美俄雙方將通過結束俄烏戰爭來重塑地區安全格局。美國將正式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永久主權,同時接受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東部(包括頓巴斯地區)所控制區域實行高度自治,但實際接受俄羅斯的控制。此外,烏克蘭將被要求承諾永久中立,放棄加入北約。作為交換,美國與歐洲聯盟將協助烏克蘭的戰後重建,並提供安全保障,維持其在既有領土上國家基本主權與獨立性。
北約方面,將明確停止東擴,劃定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新的勢力邊界,降低軍事對抗風險。美俄雙方或將恢復在中程核導彈與戰略武器削減等軍控議題上的合作,穩定歐洲安全局勢。
其次,在亞太方面,美中將就地區勢力範圍達成新的戰略默契。美方可能默認中國在南海的部分主權主張,而中國承諾保障國際航道的自由通行權利,並在所控制的島礁上不再實施軍事化措施,降低軍事緊張與衝突風險。同時,雙方將尋求針對台灣問題的妥協性、長期穩定框架,避免台海問題成為美中對抗的主要支點。
此外,朝鮮半島問題也將納入協議範圍。透過中俄兩國的協助,推動朝鮮實質性去核,終止對外挑釁行動,緩解東北亞長期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中俄將停止在中東地區扶持反美勢力,支持美國主導的中東和平進程,協助擴大亞伯拉罕協議的範圍,推動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及其他更多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進一步確保以色列的長期安全與戰略穩定。
整體而言,這場戰略大交易的核心,是在歐洲、亞太與中東三大地區,清晰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消除地緣政治的灰色地帶,避免重大衝突與軍事對抗,實現局部穩定與全球秩序重構。
四、「新雅爾達協議」大交易各方利益回報
如果「新雅爾達協議」能夠順利達成,美國、中國、俄羅斯三方將各自獲得明確且可衡量的戰略利益。同時,美國主要盟友以及區域主要國家的核心利益,也將納入這一全球新秩序的保障範圍之中。
美國將透過這場協議,實現全球戰略重心的調整與資源再分配。結束俄烏戰爭、凍結歐洲東擴問題,使美國能有效減輕在北約與歐洲地區的軍事與經濟負擔,釋放更多資源專注於國內經濟重建與科技競爭。同時,美國也將避免在中俄兩國之間同時開展戰略對抗,降低長期軍事與外交耗損所帶來的風險與成本,穩固國家整體實力。
此外,通過與中國的貿易和經濟談判,美國有機會獲得更多實質讓步,包括擴大中國對美國農產品、能源與高端製造業產品的進口,從而有效縮減長期以來龐大的貿易逆差。這將直接促進美國出口產業與就業市場的復甦,帶動國內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為「美國再次偉大」的經濟戰略提供關鍵動能。
中國將在亞太地區獲得戰略緩衝與主權利益的確認。美方對中國在南海部分主權聲索的部分默認,以及在台灣問題上調整軍事與外交政策,將大幅緩解北京在區域內的軍事壓力,降低與美國及其盟友長期軍事對抗所帶來的消耗與風險。
同時,這項協議將有效阻止美國進一步號召亞太盟友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圍堵,使中國能夠抽身專注於解決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與結構性問題。此外,中國亦可在談判中爭取到美國,對部分高科技產品與技術出口限制的鬆動。隨著亞太地區局勢穩定,不再被美國及其盟友的圍堵,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與戰略地位。
俄羅斯將獲得對克里米亞的永久主權承認,並實際控制烏克蘭東部地區,確立其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北約明確停止東擴,以及美國與歐洲陸續解除對俄羅斯的部分經濟與金融制裁,將使俄羅斯能源與金融體系重新融入國際市場,恢復經濟增長動能與對外貿易的穩定性。
這場戰略妥協,將確保俄羅斯作為區域軍事大國的安全保障,緩解其國內經濟壓力,為普京政權爭取更多的經濟生存空間與外交迴旋餘地。同時,俄羅斯在黑海與東歐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將獲得長期鞏固,不再面臨西方勢力進一步擠壓的風險,保障其傳統勢力範圍的穩定性與戰略縱深。
首先,在中東地區,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戰略保障。透過美中俄三方合作促成的中東和平進程,伊朗核武計畫將被永久凍結與受控,區域內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的敵對勢力將被有效遏制。以色列將與沙特阿拉伯等更多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正常化關係,鞏固其在中東的合法地位與地緣優勢。這一成果將為以色列帶來全面且長期的國家安全保障,也回應了美國國內政治中兩黨對以色列安全問題的高度共識與關切。
在歐洲,美國的核心盟國——英國、法國與德國,將因俄烏戰爭的結束和俄羅斯與西方緊張局勢的緩解,獲得區域穩定與經濟復甦的有利環境。歐洲能源供應的恢復將減輕對美國能源進口的依賴,促進歐盟內部的戰略自主與整合進程。同時,隨著北約東擴結束,歐洲各國的軍事與國防壓力將顯著下降,釋放更多資源投入社會經濟發展,強化歐洲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在亞太地區,日本與南韓作為美國的關鍵盟邦,將在新秩序下獲得更穩固的安全保障。美中達成的亞太區域穩定協議,中俄對朝鮮的共同約束,為日本與南韓提供持續穩定的外部安全環境,確保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與穩定。
整體而言,「新雅爾達協議」的達成,將有效鞏固美國盟友體系在歐洲、亞太與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平衡地區大國間的利益分配,降低盟友間的地緣政治風險與對抗成本,進一步穩定美國主導的全球戰略架構。
五、川普最大收穫與推動動力
對川普而言,「新雅爾達協議」不僅是一場地緣政治的世紀交易,更是他實現歷史定位的關鍵機會。他曾公開表示,目標是成為與林肯、雷根齊名,甚至超越他們的美國總統。而這次通過重塑全球秩序、達成三方戰略妥協,川普有望真正改變世界格局,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透過永久解決以色列安全問題,川普將全面獲得以色列、美國猶太社群及全球猶太資本的支持,化解長期以來來自金融、媒體與政治菁英對他的質疑與反對。這將鞏固他在國內的政治優勢,強化政策推動力。
更重要的是,川普將藉由這次協議,減少美國在俄歐戰場及亞太地區與中俄的對抗壓力,降低外部資源消耗與軍事風險,為美國贏得寶貴的戰略喘息期。這使他能安心轉向內政,全力推進關稅戰與貿易談判,促進美國產業回流、縮小貿易逆差,實現製造業復興與經濟增長,真正完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戰略目標。
對川普而言,這是一場堪比二戰後羅斯福與杜魯門所締造國際秩序的歷史性外交行動,也是他問鼎美國歷史最偉大總統行列的關鍵一步。
六、「世紀大交易」的挑戰與可行性
「新雅爾達協議」具備重塑全球秩序的潛力,不過,推動與落實勢必面對許多嚴峻挑戰。
首先,美國內部政治阻力不容小覷。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鷹派將批評川普對俄中讓步,認為這違背美國價值與長遠利益。軍方、情報機構及軍工產業也可能因軍備預算縮減而反對協議,透過國會和輿論對其進行掣肘。
其次,媒體與輿論將帶來壓力。川普若無法有效說明協議的正當性,恐被指控出賣盟友、削弱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引發輿論反彈。
在國際層面,歐洲盟友——特別是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與東歐——將對美國承認俄勢力範圍深感不安。德法等國也可能擔心北約內部分裂。亞太方面,日本、南韓與台灣對美中妥協將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擔心自身安全保障受影響。
然而,若川普能整合國內政治力量,爭取軍工與猶太資本支持,同時提供盟友具體安全與經濟保障,內部與外部的阻力有機會化解。執行層面可引入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監督,分階段履約,減少各方疑慮。
總結來說,「新雅爾達協議」的可行性取決於三點:一是美國能否整合內部力量,二是對盟友提出具吸引力的補償方案,三是三方領導人能否保持互信並落實協議。如果這些條件具備,即使挑戰巨大,仍可能促成全球戰略格局的歷史性轉變。
七、「新雅爾達協議」將重塑世界秩序?
儘管「新雅爾達協議」面臨諸多現實挑戰與潛在阻力,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場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具歷史意義與影響力的全球秩序重塑機會。如果最終能夠達成,它將成為冷戰結束後,首次由美、俄、中三大強權共同主導的國際大交易,徹底改變模糊不清的國際勢力分佈,結束多個長期地區衝突與軍事對抗狀態。
通過明確劃定歐洲、亞太與中東三大戰略區域的大國勢力範圍與利益邊界,「新雅爾達協議」將可能帶來未來數十年穩定的國際秩序與和平局勢,為全球釋放更多經濟與社會資源,推動各國專注於內部發展、技術創新與應對氣候變遷等全球性挑戰。
這次全球戰略再平衡的機會,不僅有望結束歐洲戰場的俄烏戰爭,緩解亞太地區的中美對抗,並穩定中東動盪局勢,更可能為21世紀世界帶來持續和平的基礎性條件,成為雅爾達會議80年後的重大歷史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