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高齡化問題加劇,「隱蔽型尼特族」成年後仍依賴父母的現象日益普遍。部分中高年子女因失業、社會適應不良或心理因素長期賦閒在家,依靠父母的年金與積蓄維生,不僅影響自身發展,也可能讓長輩的退休生活陷入危機。
日本一位85歲的A女士與失業近20年的59歲兒子同住,長年提供金援支持兒子在家創業,然而等她發現積蓄被花掉一半時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終於下定決心阻止兒子。
85歲母親掏積蓄支持失業兒子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INE》報導,日本一位85歲的A女士,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兒子畢業於知名理工大學,曾在大型企業擔任研究員,然而由於人際關係不佳,在40歲時因研究受挫而離職,隨後便一直賦閒在家,長達近20年未正式工作。
起初A女士仍抱持希望,認為兒子或許能找到適合的在家工作,便默許他的生活模式。然而兒子逐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僅足不出戶,甚至連日常對話也日漸減少。直到個人積蓄耗盡後,他開始向母親索要零用錢,並以「進行研究」為由要求更多經濟支援。
啃老掏空存款,母親痛下決心反擊
A女士的年金收入約每月21.7萬日圓(約新台幣4.8萬元),若是獨自生活尚可應付日常開支。然而隨著兒子的金錢需求日益增加,她不得不動用原本預留的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45萬元)積蓄,最終驚覺存款已被花掉一半。更讓她震驚的是,兒子使用信用卡消費毫無節制,單筆交易甚至高達百萬日圓。
意識到這樣下去終將財務崩潰,A女士決定採取行動。在朋友建議下,她主動向銀行報失,凍結兒子的提款卡與信用卡,並要求電信公司中斷家中的網路服務。長期依賴網路生活的兒子,發現無法連線後陷入焦慮,這才被迫面對母親,開始討論未來的經濟規劃。
高齡化社會的親子財務問題
這個案例揭示了高齡化社會中,父母與成年子女間的經濟依賴問題。社會保險勞務士法人Enishia FP的代表三藤桂子女士指出,這類「隱蔽型尼特族」多半因職場挫折、自信心受創或缺乏社會支持而選擇逃避,但無止盡地依賴父母並非長久之計。
父母應適時協助子女尋求專業諮詢,透過職涯輔導或心理支持,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另一方面,子女也應培養經濟獨立意識,避免讓家人承擔不必要的負擔,影響整體家庭財務與退休生活。 (相關報導: 「工作12hrs日薪僅272元」中國千萬青年放棄了…返鄉啃爸媽退休金當「爛尾娃」!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