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股價重挫,都是英特爾消息惹的禍?業界推演2套劇本,就怕「裡外不是人」

即將接任英特爾執行長的陳立武,過往經驗集中在投資領域和EDA軟體產業,讓人認為關於台積電揪團合資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資料照,余志偉攝)

英特爾(Intel)近日可謂搶盡鋒頭,先是外媒披露台積電揪團合資的消息,隨後又將迎來一位備受好評的新任執行長,激勵週四股價在一片愁雲慘霧的美股行情之中逆勢暴漲將近15%,反觀「護國神山」台積電ADR則重挫超過3%。

對於英特爾延攬半導體界老將陳立武(Lip-Bu Tan)出任新任執行長,業界人士大多認為是一著好棋,就看能否帶領這家晶片巨擘重返榮耀。

陳立武新官上任 合資公司將成真?

德銀分析師表示,陳立武在半導體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此項任命對於英特爾來說是理想結果。美銀認為,陳立武擁有成功、堅實的業績紀錄,「相信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有更大機會扭轉局面」。

市場傳言,陳立武先前在擔任英特爾董事期間,就曾力主分拆晶圓代工事業,還有內部人士透露,陳立武對於英特爾的冗員、效率問題極為不滿,上台之後可能會好好整頓一番。

據傳,陳立武某次與三位英特爾副總裁閒聊之際,當被問及如果擔任CEO會怎麼做?他直言不諱地回答「我會解僱你們其中兩位」。

陳立武新官上任,決策動向自然備受矚目,由於他過往經驗並非以半導體製造為主,而是集中在投資領域和EDA軟體產業,更讓人認為日前關於台積電揪團出手相救英特爾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路透》報導,台積電找上輝達(Nvidia)、超微(AMD)、博通等晶片大廠洽談,希望組成合資企業營運英特爾的晶圓廠,台積電的持股比例將不超過50%。

兩套劇本 影響結果大不同

儘管目前遭到點名的公司三緘其口,相關消息尚未獲得證實,但市場人士分析,首先必須釐清的關鍵問題是,這家合資公司代表的意義究竟是「英特爾全面退出製造」,或者是「英特爾、台積電及多家晶片大廠共同經營晶圓代工業務」,這兩種情境將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

如果英特爾專注於晶片設計,那對英特爾是大好消息,明、後年賺個60~80億美元並非難事,長期而言對台積電也有利,未來將壟斷全球先進晶片代工市場,三星的主力業務在記憶體,因此影響有限。

至於輝達、超微也有望受惠,不再被迫使用成本高昂、技術落後的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這些晶片公司能專注於最佳供應鏈選擇,提升產品競爭力。

另一方面,由於英特爾過去投資龐大設備,如果真由台積電全面接手,設備採購量可能大幅減少,這對半導體設備廠商將是利空。

然而,如果合資公司上演的是第二套劇本,那麼問題就來了——台積電會傾盡全力投入資源,協助英特爾浴火重生,扶植自己的競爭對手嗎?倘若台積電「佛心經營」消極因應,美國政府會滿意嗎?

市場人士認為,對於川普政府而言,製造業還是留在美國,即便英特爾代工業務虧損,也不至於影響美國科技競爭力。台積電短期內雖然可能面臨營運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等衝擊,但從長遠來看,它將徹底鞏固自身的全球領導地位,提前確保英特爾未來的訂單,並且囊括先進製程設備的採購,議價能力可讓採購成本大幅下降。

整體而言,這不只是台積電與英特爾的談判,同時涉及美國政策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這樁重磅合資案是否成真,又將如何影響市場版圖,各界拭目以待。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