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演員金秀賢近日被爆在金賽綸未成年時期就與對方交往,甚至被女方家屬指控是他害死金賽綸,後來還爆出數張2人的親密合影,消息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對此,金秀賢所屬經紀公司Gold Medalist原本聲稱會在下週再發表聲明,卻在今(14)日表示,由於金秀賢心理狀態突然變得極度不穩定,因此不得不緊急發佈聲明,並證實金秀賢的確曾與金賽綸交往,但2人交往期間是在2019年夏天,至2020年秋天,因此「金秀賢與未成年時期的金賽綸交往」的說法並不屬實。
經紀公司透露金秀賢心理狀態極不穩定。(圖/翻攝自IG/soohyun_k216)
Gold Medalist第四度發聲!認了金秀賢曾和金賽綸交往
Gold Medalist今日無預警公開長篇聲明,針對最一開始爆料的YouTube頻道《橫豎研究所》的報導內容做出最新回應,並強調公司已經準備好反駁報導內容,而且也有可證明的證據,原計劃於下週內發佈完整的聲明。不過,金秀賢今日凌晨心理狀態突然變得極為不穩定,因此公司已採取相關措施,確保金秀賢能夠得到充分的安定與休息。
聲明指出,自《橫豎研究所》爆料發佈以來,輿論開始流傳著「故人之死是因金秀賢所致」的說法,讓金秀賢陷入極度混亂,而且在《橫豎研究所》12日晚間的直播結束後,經紀公司發現有人在公司大門對面及停車場內架設攝影機拍攝、直至凌晨仍未離開;13日中午,亦有手持攝影機的人在公司建築周圍徘徊,「這一系列舉動使金秀賢遭受了強烈的心理壓力。」
Gold Medalist表示,基於以上情況才不得不緊急發佈聲明,以針對相關爭議進行澄清,「還望各位能夠理解,即使與原計劃有所不同,當前最優先的事情就是澄清事實,因此即便尚有未盡完善之處,我們仍決定公開此聲明。」
經紀公司證實金秀賢和金賽綸曾交往。(圖/翻攝自IG)
關於金秀賢與金賽綸的交往傳聞?
聲明指出,金秀賢與金賽綸的交往始於2019年夏天,至2020年秋天結束,當時金賽綸已經成年,因此「金秀賢與未成年時期的金賽綸交往」說法並不屬實。
另外,金賽綸去(2024)年3月24日凌晨在IG限時動態公開的照片,以及今(2025)年3月11日《橫豎研究所》直播中公開的照片,皆拍攝於2020年冬天,當時2人仍在交往,而照片中金賽綸所穿的衣服,是2019年6月某品牌發佈的款式,因此《橫豎研究所》所稱「該照片攝於2016年金賽綸仍未成年時期」的說法也不成立。
此外,《橫豎研究所》於3月12日公開的另一張照片,則是拍攝於2019年12月24日,經紀公司也有該照片的原始元數據(metadata);至於3月13日公開的照片,從衣著相同即可確認也是同一天拍攝。《橫豎研究所》所謂「這些照片是金賽綸未成年時拍攝的證據」,完全與事實不符,並強調該頻道一直聲稱「有2016年拍攝的照片」,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因為當時2人並未交往。
不過,《橫豎研究所》卻以2015年2人已開始交往為前提,刻意將金賽綸成年後拍攝的照片扭曲成未成年時期的舊照,並且將服兵役後寄出的明信片與信件並列呈現,讓普通的書信變成「戀愛信件」,也將金賽綸自2016年以來在社群媒體上公開使用的暱稱曲解成2人之間的專屬愛稱。
金秀賢當兵時寫信給金賽綸。(圖/翻攝自YouTube/橫豎研究所)
針對2人的關係,外界對於金秀賢有許多批評,即便2位成年人之間的關係屬於個人私事,但作為公眾人物,金秀賢自然會受到大眾的關注與評價,即便這些評論是尖銳的批評,他也必須認真地承受。只是《橫豎研究所》的爆料,目前仍有大量錯誤資訊與虛假的訊息被當做事實迅速傳播。
在《橫豎研究所》的「爆料人」聲稱自己是金賽綸的家人,但據媒體報導,該爆料人實際上是金賽綸小姐母親的朋友,「這名爆料人身分不明,《橫豎研究所》卻僅憑幾張被歪曲的照片,未經當事人確認,便擴散了毫無根據的謠言。」2位當事人的私生活被他人強行公開,這不僅讓金秀賢受到巨大傷害,也導致已故者的個人隱私被攪入無數謠言與惡意揣測,這對金秀賢及所有相關人士而言,都是極為痛苦的事情,「這也是一種深入挖掘死者私生活、損害其名譽的行為。」
金秀賢人在巴黎也會寄明信片給金賽綸。(圖/翻攝自YouTube/橫豎研究所)
金秀賢對金賽綸的經濟問題袖手旁觀?
聲明指出,由於《橫豎研究所》的爆料,金秀賢被描繪成「逼死金賽綸小姐的惡魔」,《橫豎研究所》聲稱,金秀賢所屬的Gold Medalist要求金賽綸償還因酒駕事故所產生的債務,當金賽綸向金秀賢求助時卻被無視,因此導致女方走上絕路。Gold Medalist強調,這些指控並非事實。
Gold Medalist表示,在酒駕事件發生後,公司與金賽綸共同處理與其演藝活動相關的各類違約金,以及向因事故受害的商家進行賠償,當時金賽綸須支付的違約金總額約為11.14億韓元(約2700萬元新台幣)。公司盡全力幫助金賽綸降低負擔,最後將剩餘債務降至7億韓元(約1700萬元新台幣),其中包含協助修理並出售其事故車輛,以支付部分賠償金,因此《橫豎研究所》所謂「公司奪走金賽綸的車輛」,實則是在曲解事實。
儘管金賽綸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酒駕事故發生後,其演藝活動仍然陷入困難,因此公司確認金賽綸已不再有能力償還債務,便在2023年12月處理了金賽綸的所有債務,「如果查看我們2024年4月1日的審計報告,會發現金賽綸的全部應收款均被註銷為壞帳。」
在這個過程中,Gold Medalist強調,公司必須遵循和金賽綸之間的法律程序,「若本公司擅自承擔金賽綸女士應承擔的處罰,則做出該決定的管理層有可能被指控玩忽職守,而且這筆費用也有可能無法確認為公司的損失」,因若公司沒有對無息或無抵押借給金賽綸的款項辦理任何手續或文件,則可被視為管理層向特定人士提供非法利益。
對此,公司在2024年初討論該如何處理金賽綸的債務,根據當時進行審計的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建議,如果公司不對金賽綸採取任何追債行動,而將該金額記為壞帳,則相當於公司單方面免除了金賽綸的債務,將對公司造成損害,也恐導致公司管理層存在失職行為。
另外,也有人擔心金賽綸可能需要繳納因免除債務而獲得的利益相應的贈與稅,「金賽綸於2024年3月19日向金秀賢發送有關她與公司債務的簡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我們不得不採取措施,透過內容證明來處理金賽綸的壞帳。」
Gold Medalist強調,金賽綸的債務問題,完全是經紀公司與金賽綸之間的問題。對於外界猜測「金秀賢曾親自借錢給金賽綸,又突然想把錢要回來」一說,聲明也駁斥稱,金秀賢從未借錢給金賽綸,也從未要求過金賽綸償還貸款,而且也沒有資格這樣做。
Gold Medalist指出,已離開公司的金賽綸對債務法律知識缺乏,於是傳了簡訊給不是債權人的金秀賢,但金秀賢對於公司與金賽綸之間的情況毫不知情,而當時2人已經分開4年,金秀賢便向公司詢問了金賽綸的短信內容。公司對此回覆:「對方在法律知識不準確的情況下,似乎存在誤會,在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確認的情況下就回答這些問題,似乎不太合適。公司將與金賽綸的經紀公司及法律專業人士的聯繫,妥善解決此事,以免產生誤解」,這也是寄出該內容證明的目的。
金賽綸則在2024年3月26日透過其律師回應:「感謝貴公司對委託人表現出的誠意,當然也願意為承擔貴公司遭受的損失,因此在確定我方必須承擔的損失金額的同時,也想討論和協調未來的償還計劃」。至此,Gold Medalist與金賽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告一段落,公司將金賽綸的債務全部作爲壞帳處理後,就再也沒要求過清償。
聲明指出,從金賽綸的立場上來看,金賽綸應已明白自己徹底擺脫了對公司的債務,「將1年後的死因與此連結起來,是一個難以接受的說法,也是一種過於惡意的猜測。」Gold Medalist理解金賽綸的艱難處境,也在無需金賽綸償還貸款的同時,依照法令盡最大努力讓金賽綸免被徵收贈與稅,「這卻被扭曲成彷彿是逼債壓力,被惡意批判成彷彿是1年後導致金賽綸輕生的原因。」
金秀賢親吻金賽綸的最新親暱照片曝光。(圖/翻攝自YouTube/橫豎研究所)
未經同意公開的私生活究竟是為了誰?
金賽綸成年後拍攝的照片被曲解成16歲時的照片、金賽綸母親的朋友被描述成她的姨母,「在提出一個強而有力的視覺證據來吸引公眾視線後,與其相關的背景與時間點卻被巧妙地修改。最終一張被截圖的訊息被曲解成前經紀公司向逝者施壓、要求償還債務,於是1年前公司已經處理完的債務問題,竟被當成導致金賽綸不幸離世的直接原因。」
Gold Medalist直言,在這個過程中,金秀賢卻被牽扯進來,成為輿論中導致金賽綸逝世元兇,並被斷章取義的根據塑造成罪人,「因為是『罪人』,所以一切過往都被重新審視並受到批判。在《橫豎研究所》的報導之後,金秀賢過去的所有行為都被解讀為有意為之的惡行。」金秀賢與金賽綸的照片被傳播所謂「金秀賢與當時16歲的金賽綸交往」的主張,錯誤的資訊逐漸被視為「既成事實」,透過網路擴散,無數假新聞因此誕生。
聲明指出,金秀賢被當成審判對象的人,想要一一駁斥這些不實指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嘗試澄清,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整理證據及資料,然而在這段時間裡,當事人已經承受了難以恢復的傷害。
Gold Medalist坦言,《橫豎研究所》公開的照片的確是真實的,但這並不能讓《橫豎研究所》的主張變成「事實」,「他們利用一些吸引公眾目光的依據,卻刻意抹除其背景,導致真相被扭曲,進而讓許多人因此受苦。」如前所述,大眾對金秀賢的一系列事情的視線和批判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不能因為金秀賢是名人而無條件地必須接受無數假消息和人身攻擊。
(相關報導:
「金秀賢告白金賽綸」算不算戀童?認定戀童癖「2大指標」曝!專家揭做了這件事就違法
|
更多文章
)
最後,聲明強調,目前已經公開,或未來可能會被公開的金秀賢私生活內容,「這勢必會引發社會各種討論與反應,也或許是金秀賢作為公眾人物必須承擔的部分。然而這是否代表他的極度私密領域,就應該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無情地曝光?是否因為這些私事被公開,他就必須承受這一連串痛苦?這是我們想要提出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