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琪觀點:以鄰為壑或以鄰為禍─印度人在泰國旅行

截自2024年底,泰國觀光人數平均為3500多萬人次;最高峰期為2019年的3980多萬人次。追溯2023年底統計,印度來客佔泰國觀光業第三名(示意圖,取自pixabay)

阿西瑪開始意識到,身為外國人,就好比是一生的懷孕──一種永恆的等待,一種持續的負擔,一種持續的不舒服的感覺。…….就像懷孕一樣,阿西瑪相信身為外國人也會引起陌生人的好奇,同樣的憐憫和尊重。 

“For being a foreigner, Ashima is beginning to realize, is a sort of lifelong pregnancy - a perpetual wait, a constant burden, a continuous feeling of sorts...Like pregnancy, being a foreigner, Ashima believes, is something that elicits the same curiosity from strangers, the same combination of pity and respect.”

《同名之人》(The Namesake)

亞洲地區之外的外國人常將泰國混淆為台灣,泰國在拓展觀光方面,承載東佛教上座部融入世俗之美;以及方便可親的價格,往往是歐美白人的亞洲首選,泰國觀光局也不遺餘力強打熱帶島嶼風情。截自2024年底,泰國觀光人數平均為3500多萬人次;最高峰期為2019年的3980多萬人次,印度東部各大城飛往曼谷大多在2.5至3.5小時之間(不算兩地時差)。追溯2023年底統計,印度來客佔泰國觀光業第三名;到了2024年年底,泰國觀光局更慶祝迎來第200萬印度觀光客。帳面商機滿滿,可是近日印度人在泰國芭達雅渡假,卻在泰國本土論壇炸鍋,一時之間泰人對印度觀光客觀感不佳。

泰國芭達雅濱臨泰國灣,素以沙灘渡假村、濱海大道美食、綺色歌舞秀聞名,座落於最精華的海灣市中心除了泰式按摩中心,還出現印度區、清真區,大小印度餐館超過二十家,由於印度各派信仰的飲食禁忌繁瑣,茹素的耆那教(Jainism)不僅不食肉蛋,完全護生,連根莖一併排除,教徒出外遠遊,時時可見自備廚師。芭達雅有請印度新移工掌廚,不僅端出符合宗教教義的素食,也能備齊道地印度教餐(Hindu Meal),與清真美食(Halal),因此躍升為印度觀光客必訪勝地,走訪這區,若非泰語語境,還以為到了「小」印度。

偏偏今年一月底適逢農曆新年,幾乎可以說有假期的泰國華人、中國人、韓國人、台灣人、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紛紛翩然來此,不至一房難求,人潮卻共海潮一樣洶湧,期間一群印度人在海灘隨地小便,稍晚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大量丟棄飲食垃圾,亂象使得泰國人憤憤不平滿滿批評,認為印度人水準低落。 (相關報導: 朱祥中觀點:美印關係啟新局,莫迪戰略恐受限? 更多文章

什麼是泰國人?泰國是多混血的民族國家,沒有所謂的典型。印度人早於現代物流網串起之始,縱橫於阿拉伯海、印度洋、太平洋這段流動航線,貢獻古代文明最璀燦的時刻。近代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都有印度移民的一席之地,當2024年印度人坐實世界人口十四億,為全球第一大國,又得力於地緣政治,其可觀的知識力、勞動力、觀光產值在在成為亞洲國家的目標市場。換言之,相比於中南半島五官的泰國人,面目深邃顯明的印度人,早就是泰國日常生活的一份子了,要不是隨地便溺、隨手扔棄大量垃圾,泰國本地人也不至於反感到上網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