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於2023年3月22日正式實施,加熱菸被納入政府管理範圍,製造商、進口商需通過國健署的健康風險評估才能上市。針對目前審查情形,國健署長吳昭軍近日表示,4月將有首家業者完成審查,一旦通過評估,相關產品即可依規定進入台灣市場。然而,在已經開放加熱菸的國家,卻接連傳出兒童誤食而緊急送醫的案例,國際研究認為,各國政府應加強管制措施,並提醒醫療機構關注加熱菸彈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
義大利米蘭毒物控制中心(PCC)研究揭露,一款新型加熱菸產品對兒童構成嚴重健康威脅。研究顯示,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短短八個月內,義大利已記錄40起幼童誤食含有金屬刀片的加熱菸事件,而幼童的平均年齡僅12.3個月。
研究發現,這些問題菸彈來自名為IQOS Iluma的加熱菸產品,內部均包含鋒利的金屬刀片,主要作為電磁感應「感應體」,可將菸草加熱至350°C以下的溫度。
在義大利開放加熱菸後,含刀片的加熱菸不斷被兒童誤食,40名受影響患者中,33名兒童需要住院治療,29名兒童接受了腹部X光檢查,其中24例顯示體內存在金屬刀片,必須接受全身麻醉和內視鏡手術移除體內的金屬刀片。
義大利國家衛生研究院加嚴審查後發現,此加熱菸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憂,但包裝上的警告標籤過小且難以辨識,且加熱菸草棒比傳統香菸體積更小,使嬰幼兒更容易接觸和吞食。

不只刀片!尼古丁中毒更可怕
先行開放加熱菸的國家還有日本,不少醫療報告同樣記錄了多起兒童誤食加熱菸彈的嚴重案例。
有一名母親發現沙發上的加熱菸棒不見了,懷疑是10個月大的女嬰因誤吞,而被送往急診。初期女嬰完全沒有症狀,醫護人員在腹部X光片發現有矩形異物,取出後確認是加熱菸彈內的金屬刀片。更可怕的是,這名女童在誤食不到一小時,開始出現了尼古丁中毒症狀。所幸女嬰母親及時發現,否則後果不敢設想。

尼古丁中毒有什麼症狀
尼古丁是一種強效神經毒素,過量攝入可導致急性中毒。無論是通過吸煙、嚼食煙草製品或不當使用尼古丁替代品,都有可能發生尼古丁中毒。了解其症狀對於及時識別和尋求醫療幫助至關重要。尼古丁中毒初期可能表現為頭暈、噁心和嘔吐,隨著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甚至癲癇發作。特別是對於兒童和從未接觸尼古丁的成人,即使少量尼古丁也可能引起嚴重反應,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另一個案例為一名7個月大的女嬰誤食含金屬刀片的加熱菸彈後被送往急診室,醫生通過內視鏡手術取出卡在其十二指腸中的刀片。研究指出,這類金屬刀片有鋒利邊緣,誤食可能導致腸道黏膜損傷和胃腸道穿孔。
兒童吞入尖銳異物的後果往往更為嚴重,若診斷延遲更可能增加併發症風險,即使尼古丁劑量很低,兒童食入含尼古丁菸草也可能造成全身性中毒。
日媒《Otonanswer》報導建議,預防兒童誤食應該這樣防範:
1.避免在孩子面前吸食任何菸品
2.包括菸蒂在內的菸品,不要放在孩子可見或可及之處
3.丟棄時不要直接扔進垃圾桶,應先用塑膠袋密封,防止孩子輕易取出
4.不要將飲料罐或寶特瓶當作煙灰缸使用,溶解尼古丁的液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特別危險
加熱菸上市在即!台灣卻沒人知道這些危害
國外已有多起加熱菸相關的嚴重事故案例,目前台灣社會大多數民眾對加熱菸的特性與健康風險認識有限,容易低估其潛在危害,更令人擔心的是,若發生誤食或不當使用事件,醫療人員可能因缺乏專業知識與處理經驗,無法提供最適當的緊急處置。 (相關報導: 「菸害防制新法」上路近2年 民團體檢列4項不及格、1項掛零鴨蛋 | 更多文章 )
台灣加熱菸上市在即,卻還沒看到政府有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和風險管理系統,國內相關法規、醫療應對能力以及公眾教育體系仍存在顯著缺口,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