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引發「矽盾」不保的憂慮,更有人認為台灣產業發展都太仰賴台積電、半導體,可能將重蹈「荷蘭病」的覆轍。不過,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透露,這產業擠進台積電供應鏈後,販賣的商品價格直接翻10倍。謝金河也強調,傳產的生存、翻身之道就是放棄大色貨,才能找到出路。
謝金河表示,他前幾天到台中去演講,一位工具機產業的老闆問到,台灣的工具機產業有沒有活路?這是一個大哉問,但也可以看出產業面臨的困境。
謝金河說,這些年,工具機、機械業最早抱怨台幣升值升太多,沒有辦法與別人競爭,後來台幣一直貶,這個聲音小很多。但接下來是日圓貶值的問題,業者又出來喊:「日圓貶那麼多,我們怎麼活下去?」現在日圓升到147左右,這個聲音漸漸小。但現在又出現中國的工具機殺那麼低價,怎麼拼?
謝金河認為,這是台灣傳統產業一直都存在的問題,最近今周刊訪問台塑總裁王文淵,他終於說出:「沒有未來的不做!」台塑決心拚轉型,找出路,這是好的開始,如果台塑3年前往特用化學品布局,也許會更好。
謝金河表示,他告訴這位工具機產業老闆,未來的產業不是拚價格,而是拚技術,就像今年元月自己帶考察團去看弘塑及天虹,這2家公司都是台積電供應鏈,一位機械業公司副總在他旁邊說,生產機台不難,難在得到台積電認證,進入台積電供應鏈。這是很真心的一句話,一般CNC車床機台如果賣500萬,賣到台積電的機台可能5000萬,價格相差10倍。業者如果技術不升級,跟著中國殺價格,不管滙率怎麼貶,最後還是會倒。
謝金河說,這些年機械,工具機產業的智慧化升級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從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中國的精進已在台灣之上,大家看到1990年王興興的宇樹科技,或是中國在諧波減速器競爭,大家會興嘆。
謝金河強調,傳產之道,就是避開大色貨的殺戮,台灣的產業生存之道,只有放棄大色貨生產,把技術升級擺中間,從少量多樣,高門檻的產品切入,才能找到出路。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