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店在台灣餐飲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消費模式改變,這門生意是否仍然值得投入?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便當與自助餐業2024年突破1萬家大關,銷售額更是成長超過21%,成為餐飲業成長最快的類別。然而,隨著外送平台抽成加劇、原物料成本飆升,業者的利潤卻面臨嚴峻挑戰。便當店到底好不好賺?本文帶您深入剖析。
便當店數暴增,市場需求真的那麼旺?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便當與自助餐店的數量在2024年正式突破1萬176家,銷售額來到315.2億元,年增率高達21.7%,穩居台灣餐飲業成長冠軍。這些數字表面上顯示市場需求強勁,但是否真的代表這行業「很好賺」?
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便當店雖然看似商機無限,但受疫情後的消費模式轉變影響,外送平台的崛起導致業者不得不支付高額抽成,再加上通膨影響,食材成本暴增,導致利潤被大幅壓縮。
便當店經營壓力大,哪些隱藏成本最可怕?
不少便當店業者指出,便當店看似門檻低、客源穩定,但其實背後有許多營運壓力。以下幾項因素正影響便當店的獲利能力:
*原物料價格暴漲:雞肉、米飯、蔬菜等食材價格逐年上漲,壓縮毛利空間。*外送平台抽成:業者如果加入外送平台,單筆訂單可能須支付高達25%至35%的抽成,對小本經營者來說相當吃力。*租金與人事成本:根據市場調查,許多便當店的租金已占營收15%至30%,若再加上人事開銷,獲利空間所剩無幾。*營業額≠淨利:不少便當店月營業額超過20萬,但扣除食材、人力、租金等成本後,實際到手的淨利可能僅剩下5萬以下。
一名便當店老闆就曾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他的經驗:「我們的雞腿便當一開始賣110元,為了競爭壓力不得不壓低到100元,但食材、租金、人工卻不斷上漲,最後營業額20萬,但到手只剩不到5萬元,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哪些縣市便當店最賺錢?為何宜蘭銷售額比六都還高?
分析各縣市的便當業績表現後發現,銷售額前幾名仍集中在台北、新北、台中、台南等都會區,但令人意外的是,宜蘭縣的便當業銷售額竟超越六都以外的所有地區,成為便當業最火熱的地區之一。
專家分析,這與宜蘭的觀光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宜蘭擁有大量的旅遊人潮,不論四季皆有話題景點,如福隆便當就因知名度高,吸引大量遊客購買。此外,由於宜蘭的就業市場相對穩定,當地居民對便當的需求也較為穩固,進一步推升銷售額。
便當店還值得開嗎?業者如何提升競爭力?
面對市場競爭加劇、成本上升,便當業者必須思考如何調整經營策略,以維持競爭力。專家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發展特色菜色:除了基本便當菜色,業者可考慮推出健康便當、異國風味餐點或低卡餐盒,以吸引不同客群。降低對外送平台依賴:許多業者開始建立自家訂購系統,透過自營外送方式減少平台抽成,提升獲利。增加附加價值:如提供大份量、客製化套餐,或與企業合作團體訂購,提高單筆訂單的獲利空間。店面選址策略:與其選擇高租金的精華地段,不如評估靠近工業區、學區的區域,降低固定成本。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餐飲業雖然門檻低,但想要長期經營仍須面對許多變數,尤其當市場競爭加劇時,業者更要靈活應對,否則很容易陷入「生意好但不賺錢」的窘境。 (相關報導: 台灣這家餐飲代理比原創還猛?「營收飆13.9億」配息、殖利率曝光!日港品牌爭相取經 | 更多文章 )
便當業的確是餐飲市場中的大宗,但這並不代表每一間便當店都能獲利。隨著市場競爭激烈、食材成本上漲、外送平台抽成壓縮,許多小型業者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若要投入這一行業,創業者必須有更明確的策略與市場定位,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