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台龍頭Uber Eats去年宣布以9.5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 收購Foodpanda台灣業務,原本計劃於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易,若成功,這將成為台灣半導體業以外最大併購案。然而,公平會否決此案,指出合併將導致市占率超過 90%,可能產生壟斷風險,對市場競爭造成重大影響。
公平會表示,外送市場的競爭壓力主要來自Uber Eats和Foodpanda之間,如果合併,將減少市場競爭,可能提高消費者價格與業者抽成,並讓其他競爭者難以進入市場,因此依據《公平交易法》第13條規定,不予放行。
Uber為何放棄上訴?2.5億美元解約金如何影響未來布局?
公平會的決議讓Uber必須重新評估策略。根據《路透社》報導,Uber最終決定不對公平會的決議提出上訴,並支付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82 億元)解約金給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
Uber發言人對此表示:「我們雖然對公平會的決定感到失望,但仍予以尊重。」同時Uber也強調,將持續深耕台灣市場,透過創新與競爭來服務消費者、商家和外送夥伴。
儘管收購案破局,Delivery Hero仍表示,Uber原先承諾的3億美元(約新台幣98億元)新股認購計畫仍會執行,顯示雙方的合作關係仍未完全切割。
全球外送市場競爭加劇,Foodpanda會步上Deliveroo香港撤退之路?
隨著全球外送市場成長趨緩,產業競爭愈發激烈。今年3月,英國Deliveroo 宣布撤出香港市場,原因包括銷售疲軟及 Foodpanda、美團Keeta的競爭加劇。
此外,Prosus也在2月宣布以41億歐元(約新台幣 1,445 億元)收購Just Eat Takeaway.com,這顯示外送市場的整併潮仍在持續。幾個月前,美國Wonder Group也併購Just Eat旗下Grubhub,顯示大型外送平台正積極尋求壯大規模。
在此背景下,Foodpanda台灣未來的市場定位備受關注,若競爭壓力持續增加,是否可能步上Deliveroo香港的後塵?
Uber併購失敗,台灣消費者與業者會受影響嗎?
公平會的決定確保了外送市場仍有競爭,短期內消費者與商家仍可享有不同平台之間的優惠與選擇。然而,業界認為外送市場已進入整併潮,未來競爭可能更趨激烈。 (相關報導: Uber Eats越來越難叫?《百靈果》凱莉疑會員被「差別待遇」 外送員揭內幕 | 更多文章 )
餐飲業者的抽成費用是否會增加?外送平台是否會調整補貼策略?這些都將成為未來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