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大陸兩會民生議題聚焦「房地產、養老與就業」政策 政府「言多於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大陸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和大陸衛健委的負責人回答就業形勢、城市建設和醫療保障等問題。(圖源中新社)

在大陸兩會即將結束之際,9日下午在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辦了兩會人大民生主題的記者會,該場記者會為今年兩會最後一場主題記者會,來到現場參加的媒體記者人頭攢動。原定下午三點的記者會,不少媒體同行提前2個小時就來排隊,可見民生議題在今年兩會上僅次於大陸外交議題。

在記者會開始之前,不少在場的記者都在猜測今年最後一場主題記者會上會發佈什麼消息,對於兩會後經濟增長能否有些幫助。按照大陸兩會新聞中心發佈的公告顯示,今日最後一場主題記者會後,兩會基本上接近尾聲,明後天是對代表團議題審議和對今年兩回設立的法案進行表決。

在9日下午舉辦的記者會上,來自大陸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和大陸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負責人回答了就業形勢、城市建設和醫療保障等問題。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圖中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金晴中。(圖源中新社)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圖中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金晴中。(圖源中新社)

從整場記者會上,官媒提問還是佔據上風,僅有兩家親中外媒和一家港媒提問。

從回答的內容上,未來一年中國在民生領域的政策行動還是「言多於行」,官僚主義滿滿。

政府要促消費 但就業卻是嚴重問題

在最後一場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社部部長王曉萍表示「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1222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需要保持在3000萬以上,還有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

這也是自去年北京當局不再對外發佈相關城鎮失業人數資料後,首度由負責就業的部門的官員承認就業形勢嚴峻。不過,從現實來看,多重因素一直在困擾著當前中國整體就業問題。

在今年兩會間隙,中國著名演員張凱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35歲的就業門檻必須通過國家干涉的方式來解決」她認為「不管35、45、55的人都很年輕,這個門檻極其不合理」。備受爭議的35歲就業歧視源於中國公務員系統招募只考慮35歲以下的人,超過就不准應聘。

中國人社部部長王曉萍表示「將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民生,將為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並會同有關部門出台《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支援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同時,全面落實穩崗返還、政府補貼等存量就業政策,及時儲備和出台就業增量政策等」

同時,王曉萍還提出了「靈活就業問題」,她表示「『打造』大資料+鐵腳板」、群眾「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十五分鐘」就業服務圈,大力發展零工市場,接續開展民營企業服務月等系列專項活動。不過,所謂「靈活就業」在中國民間被認為是將失業換了一套說辭,兩會前夕在社交媒體上,中國國家統計局稱目前有兩億人處於靈活就業狀態。有民眾指出「將2億人喝西北風的問題大言不慚的粉飾,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敢這麼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年輕人只能選擇「透支身體拚命工作換來微薄的薪水」。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中國兩會拉開序幕 異議人士「被維穩」境內記者經政治審查 更多文章

就業問題自中國結束三年新冠疫情封控後,整體就業市場一直處於下滑階段,「假裝上班」在大陸年輕人群體中悄然走紅,一方面不希望家長擔心自己失業另外一方面對未來的生活方向也感到迷茫。不少年輕人選擇按照朝九晚五的作息到圖書館和咖啡店,可能選擇考公也有選擇繼續提升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