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近期宣布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獲得美國總統川普高度讚揚,但此重大投資案的背後,台積電卻面臨美國本土員工的集體訴訟,指控該公司在美國廠區存在種族歧視、敵視性工作環境等問題。該訴訟預計於4月8日在美國北加州聯邦法院開庭審理,訴訟結果可能影響台積電的全球布局與在美營運。
歧視與敵視指控,近30名原告提告
據《南華早報》報導,此案最早由台積電北美子公司前招聘經理郝溫頓(Deborah Howington)於去(2024)年8月在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提起,指控台積電在美國廠內存在「普遍和嚴重的敵視性工作環境」,並對「非東亞裔」員工存有歧視,而該案於去年11月轉為集體訴訟,原告人數由13人增加至近30人,其中16人居住在亞利桑那州。
據訴狀指控,台積電管理層經常在公開場合侮辱非東亞裔員工,甚至當眾責罵他們「懶惰」或「愚蠢」。此外,原告還主張台積電優先錄取東亞裔員工,並在內部工作環境中故意對非台灣、中國籍的員工設置晉升障礙,如以中文召開會議、提供不完整的訓練資訊,甚至給予更嚴苛的績效考核,導致他們職場發展受限。
對此,台積電否認所有指控,強調公司致力於提供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不以性別、種族、國籍等作為招募與晉升考量。
台積電近日也向《華盛頓郵報》表示:「我們對亞利桑那州的團隊感到自豪,並致力於提供安全、友善與包容的工作環境。」
文化差異引發管理挑戰
此外,台積電在美國廠的管理挑戰也引起關注。董事長魏哲家曾公開表示,在亞利桑那州設廠過程艱難,需適應美國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工作文化。
有台籍工程師透露,在台灣半夜接到公司電話要求回廠加班是常態,但美籍員工下班後鮮少回應,公司也無法強制要求他們加班,且由於無塵室距離廁所有段距離,部分美籍員工甚至選擇將排泄物留在手套內綁起來後丟棄,這類情況在台灣廠區從未發生過。 (相關報導: 高雄房市要崩?台積電美國擴廠,橋頭、楠梓衝擊多大?專家揭這些縣市成「最大輸家」 | 更多文章 )
半導體業內人士分析,美國員工的自我意識較強,難以適應台積電在台灣行之有年的高強度工作模式,這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出現摩擦,若台積電不調整管理策略,可能會加劇文化衝突,進一步影響在美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