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第三島鏈?中國軍艦為何無預警在澳洲外海實彈演習

2024年10月,中國海軍的遼寧艦與山東艦進行雙航母編隊遠洋演練。(人民海軍官方微博)

中國解放軍海軍特遣隊三艘軍艦上月底(2月21日至22日)航行至澳大利亞東岸塔斯曼海在無預警情況下進行「實彈演習」,並在此後一個星期向南繞過澳洲最南端。中國軍艦的多日演習和環繞澳洲航行,引起澳洲和紐西蘭輿論關注及政壇強烈反應。

個中原因是儘管北京在事前已通知演習,卻未提前告知將進行實彈演練。而北京雖然在之後保證其海軍演習對該區域「不會構成威脅」,但隨後中國駐澳大使蕭千仍高調回應澳新二國,告知後者「未來準備看到更多中國戰艦」在當地海域活動,在當地政壇掀起千層浪。

據中國媒體報導,參與演習的中國海軍編隊包括055大型飛彈驅逐艦「遵義」號、054A型護衛艦「衡陽」號和903型補給艦「微山湖」號,其中「遵義」號是一艘載有112個垂直發射單元的大型驅逐艦。

許多評論分析認為,此次中國在南太平洋演習的時機及手段似乎象徵著中國將軍力延伸到該區域的自信以及實力越來越高。未來,中國解放軍是否會更頻繁地出現在該海域,並朝以夏威夷為中心的「第三島鏈」前進?而澳新兩國能否有實力或意願處理中國勢力延伸到自家門口?紐西蘭是否會因此更有意願加入美英澳同盟「奧庫斯」(AUKUS)?

對此,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亞洲執行主任溫麗玉(Veerle Nouwens)向BBC中文分析,中國希望傳達的核心信息是:如果其他西方國家(譬如,去年的澳洲及紐西蘭)可以將艦艇派往南海和穿越台灣海峽,那些中國認為屬於其領海的海域,那麼我也可以將其海軍部署在澳洲或紐西蘭附近。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恩浩向BBC中文分析稱,此次演習是北京意圖「突破西太平洋島鏈的限制」,同時表現出解放軍已有能力將軍力延伸到第二島鏈以外的南太平洋區域,同時收集南太地區相關水文與氣象資訊,以支持未來潛在的軍事戰略部署。

黃恩浩強調,此次演習中方也是在「回應美國印太戰略架構」,對美國及區域間盟友強調中國在南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並對區域安全架構施加影響且測試國際社會的反應。

在此演習前不久,美國在該地區的最高指揮官塞繆爾·帕帕羅上將(Adm. Samuel J. Paparo)剛結束對澳洲的三天訪問,他並在不久前稱美國軍隊針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建設準備不足。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主任夏曼(Christopher Sharman)教授向BBC中文說,從戰略來看,他個人認為北京此次在該海域的演習是中國更大「認知戰」的一部分,向區域國家及人民送出強勢及自信的信號,旨在削弱美國在該區域的主要盟友,亦即澳洲對美國的軍事支持,影響後者甚至是紐西蘭的中國政策。

夏曼表示:「此外,這也有助於展示中國海軍在邁向『世界一流海軍』方面的進展,這是習近平在2018年提出的戰略。因此,我們或該預期,隨著中國海軍的全球行動持續擴展,將會看到更多類似的實彈演習事件。」 (相關報導: 啟動冷戰2.0模式!習近平憂中國遭孤立 川普當選就研究美蘇冷戰策略 更多文章

而黃恩浩分析,此次中國並未事先告知澳新雙方將進行實彈演習的戰略意涵便是展示中國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他解釋稱,此舉旨在展示,中國軍艦能夠在遠海隨時由「訓練轉成演習」,並可能從「演習轉向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