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2月26日的「風評」以:川普讓烏克蘭變菜單,下一餐是台灣?為標題,藉烏克蘭的處境,評析「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可能性。此文獲得廣大迴響,不但點閱人次迅速破萬,也有論者撰文呼應,提醒賴清德不要走澤倫斯基的老路。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在美國遭到無情的羞辱,不但個人受辱,也令國家蒙羞。烏克蘭今日的悲劇,完全是誤信美國造成的。澤倫斯基誤信美國將無條件支援烏克蘭,不但能夠擊敗俄羅斯,還將協助烏克蘭加入北約。戰爭初始,美國確實大力援助烏克蘭,毫不掩飾正在主導一場代理人戰爭。然而當美國覺得俄烏戰爭已經無利可圖時,立即翻臉不認人。川普近期多次羞辱澤倫斯基,充分驗證國際政治無情無義。
令人擔憂的是,台灣還有人堅信美國不會放棄台灣,極力向美國示好。民進黨政府不但投下鉅資採購美國武器,還順從美國要求提高國防預算,以為如此就能取悅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不但提供台灣充足的武器,甚至出兵抗中保台。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2月26日在福斯新聞受訪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強行或脅迫改變台灣地位的行為,這是多年的立場,不會屏棄。如果半夜接獲情報稱中國犯台,美國將履行承諾,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北京也了解這點。
盧比歐之言令台獨人士振奮不已。但是兩相對照,盧比歐所言與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的立場如出一轍。可是如今美國卻斷然棄烏克蘭於不顧。反而是川普比較誠實,拒絕回答如果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將出兵保台。而是一再強調與習近平是好朋友。川普再度拒絕承諾出兵保衛台灣,充分顯現川普只想要台灣晶片,卻拒絕提供安全承諾。台灣能不警覺嗎?
民進黨政府一向強調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合作,以求自保。但如今所謂民主的普世價值在川普面前猶如敝履。既然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為首要目標,在川普的理念中,就沒有民主同盟的成分,只有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不願與中共正面作戰,並不僅僅因為川普與習近平友好,而是深知中共軍力已經令人畏懼。據稱,中國大陸2023年的工業生產總值已達14.75兆美元,而美國只有2.85兆美元。以此工業製造實力,必要時中國大陸每年能造出35艘航空母艦。盧比歐在前述訪談中,也親口承認美國造一艘船的時間,中國大陸能造10艘。
中共解放軍近日連續在越南、菲律賓、紐西蘭及澳洲外海等國際海域進行單邊實彈操演。2月26日又無預警在台灣外海劃設操演區,在距高屏外海約40浬處海域進行射擊訓練。美國除了表示密切關注,並沒有其他具體行動。
更值得警惕的是,2月25日出刊的《外交事務》刊出專文「台灣情結:美國戰略不該寄託在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呼籲華府不要把台灣當成是亞洲戰略的核心,不要過度高估台灣的重要性,更要為台灣的可能淪陷預作佈局,盡可能降低中國統一台灣對美國的衝擊。
文章指出,美國總統不該承受「為台北而戰」的巨大壓力,而相關的政治算計會讓美國陷入一場「打不贏的戰爭」。而且台灣的半導體業不足以構成美國出兵協防的理由。台積電落入中共手中當然會干擾供應鏈,但美國早有準備,即在美國本土建設半導體廠,減少對台依賴。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台灣眼睜睜看著川普改與俄羅斯站在一起而背棄烏克蘭,不禁開始憂心面對中國威脅時是否過於依賴美國支持,尤其川普對台灣民主沒有堅定的承諾。《經濟學人》也在2月17日敲響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鐘。「風評」的結論是:如今烏克蘭已從上餐桌的饕客,變成了一道任由大國宰割的菜餚。緊抱美國大腿的台灣,能不脊背發涼?
台獨人士一向自詡台灣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實際上台灣更像鐵達尼號,在茫茫暗夜中航向巨大的冰山,卻渾然不覺。如果台灣執政者還在「聯美抗中」,甚至「倚美謀獨」中執迷不悟,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噩夢必將成真。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讓烏克蘭變菜單,下一餐是台灣?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