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樂多草莓為何特別「甜」?衛生局證實驗出1成分!業者親曝補救做法

有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指控高雄一間商行販售的「養樂多草莓」曾遭檢舉含有甜味劑,早在2023年底該商行販售的草莓就曾被驗出甜味劑殘留超標。(圖/取自pexels)

近年一種名為「養樂多草莓」的特殊品種草莓在台灣市場掀起熱潮,因其獨特的乳酸香氣與高甜度,受到消費者熱烈追捧。這款草莓主要來自苗栗地區,果實顏色鮮紅、外型飽滿,並以「酸甜比例約1:5」聞名。然而,這款超甜草莓卻被爆出涉及食品安全疑慮,傳出部分業者為提升甜度,非法添加甜味劑,引發廣泛討論!

甜味劑真的被加進水果裡?官方檢驗揭真相

近期,有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指控高雄一間商行販售的「養樂多草莓」曾遭檢舉含有甜味劑,並附上高雄市衛生局的公文為證。據了解,早在2023年底,該商行販售的草莓就曾被衛生局抽驗,結果顯示甜味劑殘留超標,該供應商也承認違規,最終遭罰款3萬元並下架商品。

高雄市衛生局證實此事,表示當時該商行從特定攤商購買草莓販售,經現場檢測確實含有甜味劑,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因此依法開罰並要求產品下架,2024年2月,衛生局再次進行突擊檢驗,該批草莓的檢測結果則為合格。

該商行業者表示,兩年前確實發現供貨商供應的草莓不符合規範,立即終止合作,並更換新的供應來源。他們也強調,後續已多次接受衛生局抽檢,產品皆符合安全標準。

台灣水果常被加甜味劑?這類產品最常見

水果中非法添加甜味劑的問題雖不常見,但過去確實曾有案例發生,例如,2021年台北市衛生局在市場抽驗時,發現某品牌水梨含有違規甜味劑糖精,導致產品遭下架。

同樣地,2013年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對現切水果攤進行抽查,發現52件樣本中有6件添加了糖精或環己基磺醯胺酸鹽(俗稱甜精),不合格率達11.54%

據衛生福利部規定,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採取正面表列制度,僅允許特定食品使用特定添加劑,而生鮮水果並不在允許添加甜味劑的範圍內。因此,無論是糖精、甜精還是其他代糖,業者若在水果上使用甜味劑,都屬違法行為。

甜味劑對人體有害嗎?可能產生哪些健康風險?

甜味劑,亦稱代糖,廣泛應用於無糖飲料、零食與食品加工中,雖然被視為安全替代糖分的方案,但其長期影響仍備受爭議,可能的健康影響包括:

腸道菌群變化:部分研究發現,甜味劑可能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進而影響消化系統功能。

代謝異常:某些甜味劑可能干擾身體對血糖與胰島素的調節,增加代謝疾病風險。

腸胃不適:糖醇類甜味劑(如木糖醇、山梨醇)可能導致腹脹、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致癌疑慮:部分研究顯示,某些甜味劑在動物實驗中可能與癌症風險有關,但在人類身上尚未有確切證據。

消費者如何避免購買「被加料」的水果?

面對市場上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消費者可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水果時,優先選擇有食品安全認證的店家或大型商超。

注意水果口感與甜度:若水果的甜度異常,或有不自然的回甘味,可向商家詢問產地與檢驗報告。

查看官方檢驗資訊:關注衛生單位公布的食品檢驗報告,避免購買曾被檢驗出問題的品牌或店家。 (相關報導: 桃園燈會驚見超噁攤販!「用過期牛奶」做飲料 發霉豬血糕「沖水洗掉黴菌」蒸熟再賣 更多文章

勤洗水果:雖然甜味劑多為水溶性,仍建議食用前以清水沖洗,以減少農藥或其他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