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國家安全戰略法》遭批架空「統帥權」 陳永康出面澄清

國民黨籍立委陳永康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法》草案,遭批「架空」國家安全統帥權、有違憲疑慮。(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民黨軍系立委陳永康提「國家安全戰略法」草案,卻遭到綠營圍剿,質疑是在架空統帥權,今(27)日陳永康表示,該法案完全沒有架空國家安全統帥權的問題,而是強調國家安全需要有總體框架,以進行橫向協調與分工。另外,他也提到國防預算要達到3%目標,不應該只限於買裝備,也應該建立後勤量能。

由於陳永康上任後不斷力推「國家安全戰略法」,內容要求行政院須向立法院提報「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編製預算,將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併入國家安全戰略業務,並裁撤國土安全政策會報。另外,法案要求行政院、各部會及縣市政府明文規劃「國家安全戰略」與應辦事項,行政院長需在立法院進行相關報告,且涉及國家安全戰略事項的預算都要標示出來,獨立抽出讓外交國防委員會參與審查。

《國家安全戰略法》遭批架空總統國安職權

不過這項法案卻遭到綠營圍剿,認為是在架空總統的統帥權,目前藍營也已經暫緩這項法案。陳永康今天邀請媒體茶敘,探討國防相關議題,會中有媒體問及「國家安全戰略法」是否有架空統帥權,恐有違憲疑慮,對此,陳永康回應,完全沒有架空統帥權,國家安全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戰略框架,那每個人的分工負責角色、定位才會清晰。而賴清德總統已成立三個特種委員會,但並不是國家安全戰略的架構,因此想幫忙整合起來,「這與統帥權沒有關係。」

陳永康說,因為現在賴清德已成立包括「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等三個特種委員會,是總統把行政院底下各部會找來,「那就派工了,可是派完工以後它(委員會)的預算並沒有編列它要工作的預算。如果你有一個所謂的國家安全戰略的框架,水平的橫向協調跟垂直的,這個就有交集。」

陳永康表示,並不是開這個委員會以後責任區分,「今天來5個單位、每一個20%,那不一樣的。我出人力,你出錢。但是機制它有時間,就把這個錢、時間、人力兜不到一起,如果沒有一個框架就很難溝通。」現在已經沒有所謂「大戰略」,就是「國家戰略」,台灣與美國一樣,稱為國家戰略,但中共有所謂「大戰略」,而美國就是總統制定出國家安全戰略,底下有分工,包括國務院、國防部、能源、氣候變遷等部分。

另外,對於總統賴清德宣示國防預算要用特別預算達到GDP的3%,上週陳永康剛從美國結束CSIS印太安全兵推回台,美方對於台灣國防預算有何看法?陳永康回應,刪減以及凍結反應的並非現況,刪減的是行政作業流程,跟建軍、採購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凍結是因為論述不清,所以要求60天、90天甚至人來報告就可以解凍,這不是問題,美方其實也了解。

陳永康:建構精銳國軍才是重中之重 建立強大後勤支援優先

陳永康提到,至於增加百分比,不論用特別預算還是年度預算增加,這都需要討論,不是一個數字,英國、德國、以色列、台灣等都不一樣,要看整個國家的GDP去比照,所以並不是用多少百分比探討合不合理;美方對我們的援助,則是硬體的援助,但後續的零附料維修、保養成本會更多,這是外界所看不到的。

陳永康舉例,現在有兩輛賓利送給對方,但所有料配件都要對方自行花錢負責,等料配件用完了,就什麼都沒了;也就是說,美方這是善意的幫助,但承受善意的壓力也很大,現階段而言,美方對我們的友善,都是非常感謝,但是否一步就到3%,這還很難講,因為這筆錢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要挪用其他預算,或者使用特別預算,但「逐年增加是應該的」。

陳永康也說,自己有跟美方建議,花了這些錢不應該只限於買裝備,也應該建立後勤量能,所以台灣的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或許可以在某些硬體上少買一些,把額度留下,並送更多官兵去美國受訓,或者請美方來台協訓開課,這種互動學習進步比較大。 (相關報導: 幕後》台灣無人載具至少落後10年!共軍號稱「可控萬台」 犯台威脅大軍方怎麼看?  更多文章

最後,陳永康也預告,3月3日至5日將在政大公企中心進行TTX區域安全兵推,將邀請多位國內外學者、退將一同推演,探討區域安全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