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台灣人Hester來到日本後,目前在東京從事跨境廣告行銷,與多數留日台灣人不同,Hester並未透過留學或打工度假計畫來日,而是近30歲才赴日發展,當時在台灣工作期間,因緣際會結識了日本廣告公司的一名部長,對方對她相當看重,並多次邀請她赴日就業。後來也是因緣際會,她最終決定前往日本,展開全新的職涯發展。Hester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笑稱,來日本發展並非她原本的計畫,一開始只是想短暫停留一、兩年,不知不覺間已經度過十年。
她自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專精日語長達七年。談及當初選擇日文的契機,她表示,國高中時期受到日劇及J-pop音樂的影響,對日本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因此選擇進入日文系就讀。畢業後,她在台灣從事多種不同領域的工作,包括高中第二外語教師、會計事務所日商組職員,以及日本藝術家在台北事務所的相關職務。雖然長期接觸日本文化讓她的熱情逐漸減退,但她仍希望能發揮自身的語言專長,因此在求職時以可運用日文的職務為主。

主要從事跨境廣告行銷 起初未嚮往在日本工作
Hester來日十年,主要從事跨境廣告行銷。她在台灣的職涯與廣告業並無關聯,來日本後才開始接觸相關產業,並選擇從事較為軟性的行業。她曾在日系廣告公司負責日本inbound(訪日市場)廣告業務,工作多年,之後因疫情轉職至媒體公司,兩年後再轉至現職,始終從事與廣告媒體相關的工作。與許多日文系畢業生不同,Hester當初並未特別嚮往在日本工作。她表示,可能與她後來更熱衷韓國文化,或是對家人、伴侶與寵物的牽掛有關,因此並未積極考慮赴日就職。
她回憶,在台灣工作的期間,因緣際會結識了一名日本廣告公司部長,對方經常來台出差,Hester便負責協助翻譯與客戶對接。該部長對她頗為器重,頻頻邀請她赴日發展,但她始終未答應。後來直到她在台北的最後一份工作因公司調整而關閉,她才開始重新考慮職涯方向。當時的男友鼓勵她聯繫該名部長,嘗試赴日發展,並強調近30歲的年紀在日本求職不易,應把握機會。最終,她在當時男友的鼓勵下詢問了該部長,未料對方立即安排人事聯繫,促成她的來日就業。
Hester在來日後並未遭遇嚴重的語言障礙,但仍然面臨不同層面的挑戰。她表示,雖然相較於零基礎的外國人,她受過系統性的日語訓練,語言溝通較為順暢,但仍然有需要適應的部分。不過,由於個性較為樂觀,她對於困境的應對方式是「這條路不行走,就換一條路」,並不會因為一時的不順遂而陷入負面情緒,因此來日後並未曾考慮放棄或回台休息。在不知不覺間,Hester已經在日本生活了十年。 (相關報導: 學霸高材生擁「3.5個學位」、走過3個國家 采旅居東京找到新人生 | 更多文章 )
相較於許多在日台灣人,Hester提到,她的社交圈相對單純。她的朋友主要來自第一份工作的同事,至今仍保持密切聯繫。她並不熱衷參加台灣或日本人的社交聚會,而是享受獨自沉浸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之中。對Hester來說,這十年是一場自我探索與成長的旅程,不僅在職場上累積了豐富經驗,也在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