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李忠謙專欄:當川普背棄歐洲,台灣會淪為今日烏克蘭嗎?

印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中)、普京(右)與習近平頭像的紀念品。(美聯社)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在嘗試了所有選擇後,美國總會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川普卻顛覆了這句名言。過去10天,川普毀掉了美國在戰後80年來的領導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社論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是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後,許多台灣人在心中的想法。也許提醒自己烏克蘭今天遭遇的侵略與戰爭,台灣未來也可能發生相同的事;或許是希望西方世界在烏克蘭身後的團結與支持,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會是一個不要恣意動武的警訊。不過這句短語也是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文章標題,不過原來的直述句被改成了問句:今天的烏克蘭,會是明天的台灣嗎?

不過《經濟學人》問的並不是上面兩種意思的其中之一,而是試圖思考與回答「川普在背棄歐洲之後,也會背棄亞洲嗎?」

當台灣還在爭論川普究竟還會不會「抗中保台」,他手下的幾個對中鷹派是不是台美關係的保證,歐洲對川普領導的美國早已大失所望。雖然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曾在蘇伊士危機中譴責英法兩國的帝國主義行徑,雷根(Ronald Reagan)曾在1987年勸告蘇聯拆除柏林圍牆,但今天的美國總統卻責怪烏克蘭不該發動戰爭、譴責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是獨裁者,要求烏克蘭讓出5千億美元的礦產利益、卻宣布將與俄羅斯達成經濟協議—美國的在歐洲的盟友與敵人轉瞬間易位。

川普在歐洲做的事,也會在亞洲上演嗎?《金融時報》的答案大概是最悲觀的版本: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與川普的政治盟友馬斯克(Elon Musk)對歐洲的民主法治多所攻擊、力挺歐洲的民粹右翼已不在話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與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如何相信「美國應當領導世界」也根本無關緊要。因為當魯比歐與瓦爾茲在沙烏地阿拉伯跟俄方代表會談,他倆對於川普蔑視盟友、欽佩強權的想法並無異議。當美國跟俄羅斯閉門談判烏克蘭的領土與歐洲的未來,把美國當成重要盟友的烏克蘭與歐洲都沒有受邀。《金融時報》的形容是,他們沒有上桌的資格,不過卻被列在菜單之上。

川普的國際觀在《金融時報》看來就是「叢林」二字,強權在其中各取所需。所以川普對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的妄言並非隨口說說,至於歐洲的戰場則是你們歐洲人自己的煩惱,美國沒有義務多管閒事,亞洲當然也是。烏克蘭要援助,那就拿稀土來換,至於拿了稀土美國就會繼續對抗俄羅斯嗎?一來川普抱怨的是前朝拜登(Joe Biden)「無腦浪費錢」,所以要烏克蘭「先償債再說」,至於被澤倫斯基抱怨「多要」的部分是未來烏克蘭安全的保證嗎?川普親自官宣的美俄經濟協議,恐怕讓許多烏克蘭人夜不成寐。 (相關報導: 科研預算嚴重縮水,美國如何再次偉大?!川普與馬斯克聯手大砍預算,學界警告:​這只會重創美國經濟 更多文章

不過當歐洲抱怨川普背刺,美國「黃金時代」的亞洲政策會是什麼樣子呢?不那麼悲觀,甚至能讓台灣樂觀以對的版本大概是「這是川普下的好大一盤棋」。《華爾街日報》的首席中國記者魏玲靈曾把「反向尼克森戰略」稱為習近平的最大惡夢,類似觀點也被Youtube節目《地緣政經報告》(Geopolitical Economy Report)的主持人本·諾頓(Ben Norton)、甚至是《經濟學人》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