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院最出名的是哪一家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但實際從台灣醫療財報來看,第一名卻出乎意料,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榮登111年醫療本業獲利王,醫務結餘達25.55億元。
中醫大附醫奪「最賺醫院寶座」醫務結餘25.55億元
根據衛服部公布的台灣醫療財報,中醫大附醫榮登111年醫療本業獲利王,醫務結餘達25.55億元,醫務潤率高達10.5%,遠遠拋開第二名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醫務結餘12.33億元,比其高出一倍以上。
若單看整體收支,林口長庚醫院則以93.93億元的結餘連續第七年稱霸,但醫界人士強調,這其中高達85億元來自台塑股票等業外收入,若僅計算醫療本業獲利,林口長庚甚至無法擠進前20名,醫務結餘僅3.1億元,醫務潤率更低至0.91%。
中醫大附醫如何成為獲利機器?
根據《CTWANT》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醫大附醫能稱霸醫療獲利榜,地理優勢、設備投資與醫療版圖擴張是關鍵。相較於同樣位於台中的台中榮總,因地點較偏、交通不便,中醫大附醫不僅地處黃金地段,還積極投入高端醫療儀器,吸引更多患者前來就診。
此外,該院也透過併購地區醫院來擴大病患來源,再將患者引流至總院接受更精密的醫療服務,形成穩定的病人轉診機制。一名醫界人士指出,中醫大附醫不只賺一般住院病人的費用,更懂得透過高端設備與名醫效應,帶動後續的自費手術與療程,大幅提升醫療收益。
衝自費掛帥,醫師績效與收入掛勾
除了硬體設備與產業鏈,中醫大附醫的另一大獲利關鍵在於「自費醫療」。醫界人士透露,該院醫師普遍會鼓勵病人選擇自費療程,因為高層對醫師設有業績壓力,但相對地,也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獎勵制度,使得醫師更願意推廣高單價的醫療項目。
一名外科醫師坦言,台灣健保制度下,自費療程的藥物與技術確實較有優勢,因此多數醫師會建議患者選擇較高品質的自費項目,這對醫院、醫師與患者而言,某種程度上是「三贏」。
醫療+產業,董事長蔡長海打造醫療生態圈
中醫大附醫董事長是現年76歲的蔡長海,不僅是小兒科醫師,更展現驚人的經營手腕。他透過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及旗下長聖、長佳智能、聖安等26家企業,構建完整的醫療產業鏈,涵蓋學術、臨床醫療、生技研發與長照服務,形成醫療生態圈。 (相關報導: 全台灣都崩潰「1行業爆出走」,林靜儀一句話疑成幫兇,他打定主意離職! | 更多文章 )
目前,中醫大附醫仍在持續擴張,興建中的台中市老人綜合醫院、豐原區的亞洲大學附屬豐原醫院、長照機構與生技園區等,顯示其企圖心不止於醫療領域,而是要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產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