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超級航空母艦還有價值嗎? BBC登上「卡爾文森號」一探究竟

美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CVN 70)抵達珍珠港,準備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美國海軍官網)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它起初顯得渺小。然而,當我們乘坐魚鷹(Osprey)傾轉旋翼機逐漸接近時,「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空母艦佔滿了機艙後方的視野——它的甲板上停滿了最先進的戰機。這艘核動力航母重近9萬噸,全長超過300米,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戰艦之一。

看著FA18和F35戰鬥機每隔一兩分鐘就被航母的蒸汽彈射器拋向空中,是一種令人脊背發涼的體驗,機組人員在擁擠的甲板上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冷靜態度完成了這個過程。

一場突如其來的太平洋暴風雨把我們與甲板上的一切都淋濕,但沒有讓他們放慢腳步。

即使中國軍事能力近年來突飛猛進,美國仍憑藉其由11艘超級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向世界各地投放兵力,其能力仍然無與倫比。

但是,一艘價值130億美元(100 億英鎊)的航空母艦,可以在幾分鐘內被中國最新的飛彈擊沉,這還有價值嗎——特別是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的時代?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左)、「加賀」號(中)和「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右)參加太平洋聯合演習

BBC/NATALIE THOMAS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左)、「加賀」號(中)和「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右)參加太平洋聯合演習

我們受邀登上「卡爾·文森」號,去見證美國航母戰略的另一維度——這種戰略強調美國的友好以及與盟友合作的意願,而這類訊息在當前的華盛頓已變得難得一聞。

「卡爾·文森」號當時正在菲律賓以東約200公里處,與來自法國和日本的另外兩艘航空母艦及其護航驅逐艦一起參加演習。

在沒有戰爭可打的時候,美國航母戰鬥群大部分時間都在與盟國海軍協同演練。去年,美軍甚至舉行了一場有18個國家海軍艦艇參與的軍演。

這次聯演規模較小,但卻是40多年來法國航空母艦首次在太平洋地區參與軍演。

結盟的理據

在甲板下方的巨大機庫內,「卡爾·文森」號打擊群指揮官麥可·沃斯傑(Michael Wosje)少將與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的雅克·馬拉德(Jacques Mallard)少將以及日本「加賀」號(Kaga)的夏井隆(Natsui Takashi)少將坐在一起,「加賀」號正在改裝成為二戰以來日本的首艘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部分能力可與美國超級航空母艦媲美的戰艦,但其體積只有美國超級航母的一半。

三名海軍將領相處融洽。

在這裡,歐洲的緊張局勢似乎是相隔遙遠的另一個世界——川普政府正在撕毀過去80 年來維持國際秩序的規則,甚至告訴曾經的盟友「他們現在只能靠自己」。

左起:少將雅克·馬拉德(Jacques Mallard)、少將麥可·沃斯傑(Michael Wosje)和少將夏井隆(Natsui Takashi),一起站在「卡爾·文森」號上

BBC/NATALIE THOMAS

法國海軍少將雅克·馬拉德、美國海軍少將麥可·沃斯傑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夏井隆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

沃斯傑少將表示:「我們強大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例如我們與法國和日本的網絡,是我們在應對集體安全挑戰時的關鍵優勢。」馬拉德少將以流利的英語表示同意,「此次演習彰顯我們增進理解、並致力於捍衛國際法的決心。」

沒有人提到華盛頓提出的激進新觀點,也沒有提到越發自信的中國。然而,夏井少將談及日本現在發現自己處於「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中。

現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保護自己的安全」時,他可能想到了以上這兩點。

(相關報導: 被三年疫情與物價飛漲所拖累:美國性感運動酒吧Hooters傳聲請破產,恐將關閉更多分店 更多文章

在「卡爾·文森」號內部,艦上5,000名船員生活區的鋼鐵走廊上,已懸掛新任總統和副總統的官方肖像,川普的肖像帶著現在人們熟悉的戰鬥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