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超級航空母艦還有價值嗎? BBC登上「卡爾文森號」一探究竟
美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CVN 70)抵達珍珠港,準備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美國海軍官網)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它起初顯得渺小。然而,當我們乘坐魚鷹(Osprey)傾轉旋翼機逐漸接近時,「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航空母艦佔滿了機艙後方的視野——它的甲板上停滿了最先進的戰機。這艘核動力航母重近9萬噸,全長超過300米,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戰艦之一。
看著FA18和F35戰鬥機每隔一兩分鐘就被航母的蒸汽彈射器拋向空中,是一種令人脊背發涼的體驗,機組人員在擁擠的甲板上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冷靜態度完成了這個過程。
一場突如其來的太平洋暴風雨把我們與甲板上的一切都淋濕,但沒有讓他們放慢腳步。
即使中國軍事能力近年來突飛猛進,美國仍憑藉其由11艘超級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向世界各地投放兵力,其能力仍然無與倫比。
但是,一艘價值130億美元(100 億英鎊)的航空母艦,可以在幾分鐘內被中國最新的飛彈擊沉,這還有價值嗎——特別是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的時代?

BBC/NATALIE THOMAS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左)、「加賀」號(中)和「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右)參加太平洋聯合演習我們受邀登上「卡爾·文森」號,去見證美國航母戰略的另一維度——這種戰略強調美國的友好以及與盟友合作的意願,而這類訊息在當前的華盛頓已變得難得一聞。
「卡爾·文森」號當時正在菲律賓以東約200公里處,與來自法國和日本的另外兩艘航空母艦及其護航驅逐艦一起參加演習。
在沒有戰爭可打的時候,美國航母戰鬥群大部分時間都在與盟國海軍協同演練。去年,美軍甚至舉行了一場有18個國家海軍艦艇參與的軍演。
這次聯演規模較小,但卻是40多年來法國航空母艦首次在太平洋地區參與軍演。
在甲板下方的巨大機庫內,「卡爾·文森」號打擊群指揮官麥可·沃斯傑(Michael Wosje)少將與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的雅克·馬拉德(Jacques Mallard)少將以及日本「加賀」號(Kaga)的夏井隆(Natsui Takashi)少將坐在一起,「加賀」號正在改裝成為二戰以來日本的首艘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部分能力可與美國超級航空母艦媲美的戰艦,但其體積只有美國超級航母的一半。
在這裡,歐洲的緊張局勢似乎是相隔遙遠的另一個世界——川普政府正在撕毀過去80 年來維持國際秩序的規則,甚至告訴曾經的盟友「他們現在只能靠自己」。

BBC/NATALIE THOMAS
法國海軍少將雅克·馬拉德、美國海軍少將麥可·沃斯傑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夏井隆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沃斯傑少將表示:「我們強大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例如我們與法國和日本的網絡,是我們在應對集體安全挑戰時的關鍵優勢。」馬拉德少將以流利的英語表示同意,「此次演習彰顯我們增進理解、並致力於捍衛國際法的決心。」
沒有人提到華盛頓提出的激進新觀點,也沒有提到越發自信的中國。然而,夏井少將談及日本現在發現自己處於「最嚴峻、最複雜的安全環境中。
在「卡爾·文森」號內部,艦上5,000名船員生活區的鋼鐵走廊上,已懸掛新任總統和副總統的官方肖像,川普的肖像帶著現在人們熟悉的戰鬥神情。
我們不被允許採訪船員,無論如何政治也是禁區,但船上的一些人很好奇我對新政府的看法。

BBC/NATALIE THOMAS
總統川普和副總統范斯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船員艙內的官方肖像。新政府對航母有何看法?船上的網路連線不穩定,但他們仍與家裡保持聯繫。我們被告知,他們甚至可以在海上接收亞馬遜送貨服務,從指定的收集點取貨。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對川普總統為這些海軍巨頭準備做什麼進行了許多討論。馬斯克(Elon Musk)已經誓言要將削減成本的措施帶至五角大廈及其9000億美元的預算,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對此表示歡迎,儘管他強調,五角大廈並不是川普總統發誓要完全關閉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在機庫裡,我們看到機組人員正在維修飛機,周圍都是包裝箱和備用零件。我們被警告不能拍攝任何暴露相關技術的部份,以免洩露機密資訊。我們甚至不能接觸F35戰鬥機,因它們具有極其昂貴的特殊塗層,有助於隱藏雷達。
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修理和測試引擎的「噴射機車間」,一位自稱「082馬迪羅」的技術人員解釋說,他們需要攜帶足夠的備件,以保證飛機長時間部署飛行,而無論引擎是否有故障,在一段時間後都必須完全更換。他旁邊有一個裝在巨大包裝中的全新引擎,成本約1500萬美元。
那麼川普政府會否對五角大廈的預算動刀呢?赫格塞斯表示,他相信效率仍有待提升。他也公開思考過航空母艦的價值。
「如果我們的整個力量僅投放在航空母艦,如果15枚高超音速飛彈可以在衝突的首20分鐘內摧毀我們的10艘航空母艦,那會怎樣?」他在去年11月接受採訪時說道。
關於航空母艦效用的爭論並不新鮮。這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它們首次出現的時候。今天的批評者認為,他們太容易受到中國最新一代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的攻擊,迫使他們與中國海岸保持一定距離,使其飛機超出射程。他們說,這些錢最好花在更新的技術上。

BBC/NATALIE THOMAS
「卡爾·文森」號機庫維護的一架 F/A18,這些飛機的新引擎耗資1500萬美元這些龐大且以焊接技術打造的鋼鐵巨獸,帶有一種古老的氣息,彷彿它們的輝煌時代已停留在1940年代的太平洋戰爭。然而,在廣闊的海洋中,機場稀少,航母仍然難以取代。
支持者認為,在飛彈驅逐艦的護航下,超級航空母艦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而且仍然很難被擊沉。若縮小航母規模,僅搭載可以垂直起降的直升機或飛機,就像許多國家所採用的做法,最終導致艦艇變得更加脆弱。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相信航母的價值。它已經建造了三艘。無論支持或反對航母的經濟理據如何,作為美國威望的浮動象徵,它們可能會吸引川普總統——這名以熱愛華麗建築而聞名的人。

BBC/NATALIE THOMAS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下的維修機庫,左側有一架F35C猛禽戰鬥機,右側有一架E2C鷹眼預警機在參議院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海格塞斯表示,川普政府將優先考慮增加造船,但他沒有說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僅剩下四個海軍造船廠;據某些估計,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倍以上。
三艘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之後的下一代)目前正在建造中,其中兩艘要到下一個十年才會服役。該計劃是建造十艘這種新型航母,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顯示川普政府有意改變這一計劃。儘管受到許多批評,美國超級航空母艦可能會繼續存在。
更多新聞請搜尋🔍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