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本就不穩定的關係,在19日可說是「徹底決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這看似是美國轉變為「親俄反烏」的關鍵時刻,但事實上美烏俄3國的關係,早在10年前川普初入美國政壇就開始改變了。
2025年2月19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基輔召開記者會。(AP)
川普在社群媒體「Truth Social」上批評澤倫斯基是「獨裁者」,更指責他「不該發動戰爭」,這樣的主張,與莫斯科長期宣傳的敘事如出一徹。CNN對此表示,在任何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都不可能將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一事歸咎於澤倫斯基;此外,在俄烏雙方交火3年後,不只澤倫斯基未能在停火談判中擁有一席之地,更諷刺的是,已經掌權長達25年、歷經6任美國總統的普京(Vladimir Putin)政府則受邀與會。
CNN認為,川普最近開始把對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澤倫斯基的不滿混為一談,暗示烏克蘭在拜登政府期間利用美國的援助,藉機賺取「橫財」,並威脅:「澤倫斯基最好快點行動,否則他很快就要失去國家了。」
另一方面,川普的幕僚也對澤倫斯基的敵意越來越重。當澤倫斯基針對美俄的「烏克蘭問題」會談發表批評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則回應:「來自基輔的某些言辭和對川普總統的侮辱是不可接受的。」並要澤倫斯基「放低身段」,接受美國提出的協議:把價值5000億美元的礦產資源交給美國。根據《衛報》,澤倫斯基認為拜登政府的援助總額為692億美元,遠低於川普要求的「回報」,並強調,簽不簽協議取決於美國是否提供戰後的安全保障。
2025年2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在華盛頓白宮舉行記者會。(AP)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也向英國《每日郵報》表示:「如果澤倫斯基以為公開批評川普就能改變他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任何了解川普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應對川普政府最糟糕的方式。」
而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則在20日加入這場「口水戰」,聲稱烏克蘭人「鄙視」他們的總統,而澤倫斯基正是因為知道自己會輸,因此刻意取消大選。馬斯克還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指控澤倫斯基以「烏克蘭士兵的屍體」,餵養著一個「巨大的貪污機器」。事實上,根據《衛報》提供的最新民調,57%的烏克蘭人信任他們的總統。
幾個月來,澤倫斯基一直小心翼翼地維持與川普的關係。根據CNN,去年美國大選前,澤倫斯基還特定安排與川普會面,希望消除一些共和黨人對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懷疑。川普在那次會面時表示他與澤倫斯基「關係不錯」,但強調自己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也很好」。在澤倫斯基釋出善意:「希望我們能有更多良好關係」時,川普則回應:「但你知道,一個巴掌拍不響(it takes two to tango)。」
CNN表示,這段互動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如今看來,似乎早已預示了美烏關係的急遽惡化。不少專家認為,美國外交政策正進入關鍵的轉折點:川普正在靠向俄羅斯、遠離烏克蘭。
然而CNN指出,這並非首次川普明確表達「親俄反烏」的立場。過去10年來,川普和俄羅斯的關係就一直是美國政壇的核心爭議之一。2016年,川普的競選團隊曾因與俄方互動而交到調查;2020年大選前,川普因為施壓澤倫斯基調查拜登和其兒子而遭到眾議院彈劾。換句話說,近日發生的事情並非偶然,不過是川普一貫的作風。
過去十年發生什麼事?
早在2015年,川普一邊競選總統,一邊尋求與俄羅斯的商業合作。川普的團隊曾試圖推動在莫斯科興建川普大廈的計畫,不過最後未能實現。
CNN指出,雖然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未能找到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共謀」的確鑿證據,但美國情報機構的評估顯示俄羅斯積極介入選舉,試圖幫助川普勝選。川普一再稱此事為「俄羅斯騙局」(Russia Hoax)。
2016年,川普公開呼籲俄羅斯找出其競選對手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電子信箱,根據美國司法部後來的起訴書,俄羅斯駭客在聽到這番言論後,真的立即開始嘗試駭入相關帳戶。此後,曾短暫擔任川普競選總幹事的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也被調查出曾在烏克蘭為親俄的政客工作。
川普在第一任期中,就因為與俄羅斯的關係引發眾多爭議,包括前國安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因和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祕密對話而遭到解職;前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因曾在競選期間與俄羅斯官員接觸,選擇迴避對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的調查,再到後來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主導的「通俄門」調查、親信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等人的審判等等。俄羅斯的影子無處不在。
烏克蘭問題浮現
2019年,川普試圖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其調查拜登和拜登兒子韓特(Hunter Biden)以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一名官員在發現此通電話後,向國會遞交吹哨者報告,導致川普遭到第一次彈劾。然而,此次彈劾雖在眾議院通過,卻在參議院被判無罪。
川普喜歡吹噓說,當他擔任總統時,普京對烏克蘭的野心有所收斂。這部分是真的:俄羅斯在2014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併吞了克里米亞;2022年、拜登執政時期全面入侵烏克蘭。
CNN指出,當普京在2022年集結軍隊、準備全面入侵烏克蘭時,川普還稱普京是個「精明」且「強勢」的領袖。川普認為,正是因為拜登在阿富汗「災難性」的撤軍行動,才讓普京決定入侵烏克蘭;然而,川普一直試圖迴避:阿富汗撤軍計劃,其實是在川普任內制定的。
在普京發動侵略的同時,俄羅斯發言人聲稱,這是為了「解放」烏克蘭,並表示該國有「納粹份子」需要「清理」。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其實是猶太人。
川普正讓美國「親俄反烏」
CNN指出,儘管仍有部分共和黨人,像是韋克爾(Roger Wicker)依舊持反俄立場,但自從普京入侵烏克蘭以來,多數共和黨人明顯轉向加入川普的立場,例如曾支持烏克蘭的前參議員、現任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魯比歐也參與了在此次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美俄會談,然而根據烏克蘭官員透露,被視為川普團隊中最支持烏克蘭之一的俄烏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卻被排除在和平會談之外。
2025年2月20日。美國的俄烏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基輔會面。(AP)
此外《衛報》指出,越來越多跡象表明,川普政府將烏克蘭視為對手,並在外交上對其施壓。根據《路透》,在俄烏戰爭爆發3週年之際,美國拒絕在聯合國大會共同提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譴責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決議草案。美國過去一直支持此類決議,這是3年來首次拒絕。目前約50個國家預計支持,包括英國與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在內。
除此之外,根據《金融時報》,G7(七大工業國)計畫下週發表譴責俄羅斯的聲明,但白宮對於使用羅斯是戰爭侵略者的措辭表達反對,並且未批准讓澤倫斯基透過視訊向G7領袖發表演說。
對於川普此次在社群媒體上強烈的表態,白宮官員強調,川普唯一的目標就是結束這場持續3年的俄烏戰爭,他認為拜登政府處理得一塌糊塗。但CNN指出,川普似乎對於具體如何和平結束戰爭不太在意,他在上週表示:「我不在乎其他事情,我只想要阻止數百萬人被殺」。
對此CNN質疑,川普一邊痛罵澤倫斯基,一邊與普京一搭一唱,這樣的行為究竟能如何實現他的停戰目標?
2025年2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會議上聽取了俄羅斯首席拉比Berl Lazar和猶太社群聯合會主席 Alexander Boroda的報告。(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部分川普的顧問和支持者認為,川普強硬的態度是一種策略,目的是為了「嚇唬」歐洲國家,逼他們出更多錢來支援烏克蘭。該名支持者向CNN表示,像丹麥承諾要增加軍事援助就是一個例子;川普一名顧問也向CNN表示:「如果其他歐洲國家能像丹麥一樣有所行動,那將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則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我們歐洲人到底要什麼時候停止對川普的言論感到震驚,而是真正開始幫助他結束這場戰爭?」 強生進一步指正川普的部分言論,指出「烏克蘭當然不是戰爭的發起者。川普的說法形同是美國在珍珠港對日本發動攻擊。在遭受暴力入侵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當然不可能舉行選舉——英國在1935到1945年間也沒有舉行大選。此外,澤倫斯基的支持率根本不是4%,而是和川普差不多。」
強生在最後總結:「川普的言論並不追求歷史精確,而是為了震撼歐洲,促使他們行動。」
川普真能壓住普京?
《衛報》指出,川普對烏克蘭史無前例的抨擊讓克里姆林宮又驚又喜,俄羅斯前總統、現任安全會議副主席的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則說:「如果三個月前告訴我這些是美國總統說的話,我會笑超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