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唐獎專題影片》「半個人掛在樹上,小孩趴在死去母親身上吃奶」 許倬雲反思戰爭殘酷與美國崩落,寄望兩岸合作復興中國文化

唐獎教育基金會近日製播2024年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專題影片「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回顧其94年來的人生經歷、學術進展及對當今世局的洞見。(張鈞凱攝)

唐獎教育基金會於20日推出2024年6位唐獎得主專題影片,並於11日在台大歷史系舉辦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專題影片試映交流會。該影片精要完整介紹了許倬雲的學思歷程與學術貢獻外,許倬雲也在片中提及幼年見證戰爭的殘酷,以及近年來感受美國霸權的崩落。他寄望兩岸能夠相偕而行,度過災難漩渦,以「天人合一」的精神基礎,復興中國文化。

從中西文明看到不同人生觀,鼓勵年輕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11日舉行許倬雲院士專題影片「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試映交流會,邀請許倬雲家族代表李建中、王大華,以及台大歷史系中國史學者甘懷真、宋家復、衣若蘭、傅揚,與大學部、碩士班學生等人共同觀片分享感想。影片採訪撰稿記者龔邦華亦有到場,交流會由台大歷史系主任陳慧宏、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主持。

專題影片由許倬雲的成長經歷談起,強調其幼時早慧自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大外文系。由於出眾的人文素養,受到時任台大校長傅斯年鼓勵,轉讀歷史學系。在其恩師考古學家李濟之的引領下,許倬雲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結合了考古學知識,花費十年來往中國大陸考古現場考察,每次在一個遺址停留一兩個月時間。

許倬雲研究學問的方法,在擔任中研院研究助理時已奠下功夫,「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負笈美國時,糅合了不同學派的觀點,加上自己的洞見,乃至幼時觀察農村的經驗,完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西周史》與《漢代農業》等「中國古代三部曲」。其運用社會科學分析歷史,不僅注重菁英階層,還從社會底部從下而上,提出了親緣團體精耕農業文官制度「中國文化三原色」,廣受西方漢學界重視,也是他促進西方了解中國的重大貢獻。

擅長比較中西文明的許倬雲,認為西方人生觀講究鬥爭、你死我活,而中國則是追求天人合一。他從世界史的格局看待中國史,再從中國看世界,《萬古江河》及其續作《經緯華夏》體現了中國的盛衰過程。許倬雲說,「我並不歌頌中國,我是愛護中國」。高齡94歲的許倬雲,希望以中國文化精髓立言警世,鼓勵年輕人要「往裡走,安頓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不要以為美麗的國家永遠美麗,兩岸相偕而行才能度過災難

影片中許倬雲特別反思了幼年經驗的戰爭殘酷。「五六歲的小孩哪裡知道生死……我們從防空洞裡出來,路上看見半個人掛在樹上,半個人掛在地上;看見母親已經死了,小孩趴在她身上吃奶。這種形象,一般你們長大過程裡面有嗎?」

與此同時,在美國住了大半輩子的許倬雲也反省,他目睹美國社會種種轉變,感觸很深,認為美國霸權開始崩落,「今天回頭一看,猶如一場大夢,很多善意的事情,今天走錯了路,很多的解放變成了政治的工具,『自由』兩個字被誤解了,這些都叫我心裡很疼的。」許倬雲感嘆,「(美國)到現在所有的病根都露出來了,所有的災難都正在形成」,「不要誤以為美麗的國家永遠美麗,英雄的國家永遠英雄,有法治的國家永遠守法,有道德的國家永遠道德。」 (相關報導: 許倬雲專文: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 更多文章

正因為如此悲嘆,許倬雲對兩岸相偕而行寄予厚望。在他看來,唯有兩岸合作,才能度過災難漩渦,從而復興中國文化,將是世界的福音。

2024年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專題影片「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由龔邦華(右)採訪撰稿,11日試映交流會由台大歷史系主任陳慧宏(中)、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左)共同主持。(張鈞凱攝)
2024年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專題影片「縱橫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學泰斗」由龔邦華(右)採訪撰稿,11日試映交流會由台大歷史系主任陳慧宏(中)、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左)共同主持。(張鈞凱攝)